主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基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艺术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是作家、艺术家的天才创造物,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艺术是自由的活动,不涉及任何目的和功利性。德国的哲学家尼采在他的著作《悲剧的诞生》中,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来解释艺术的起源、本质、作用,甚至是人生的意义,他用“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来解释艺术的两种起源,把梦和醉看成艺术审美的两种状态。我国南北朝的文艺批评家,把情和志看作艺术家欲望和心灵的表现。宋代严羽的“妙悟说”、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都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主观精神的表现。
艺术生产
马克思首次将艺术与生产结合起来,提出了艺术生产这个名词,揭示了艺术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但,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产品具有精神属性,主要价值为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艺术生产揭示了艺术的起源离不开社会实践的真理,艺术的性质是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其特点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且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另外,艺术生产还揭示了艺术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艺术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决定于经济基础,而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某些艺术门类只能在经济落后的时期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繁荣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的神话。并且艺术与经济有关,但不是正比关系,经济落后的国家在艺术上也可出现繁荣的状态,如19世纪的俄国。最后艺术生产还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三个环节作为一个系统,从而阐释了二者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形象性
艺术的形象性是指艺术用具体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这是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区别。首先,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方面艺术反映现实生活,艺术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艺术也是艺术家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的反映。其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象的统一,艺术都是用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深刻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本质的。最后,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优秀的艺术形象总是具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与深刻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主体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融入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必定具有主体性的特征。首先,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一方面,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动机来源于社会生活,创作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表现在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能动性表现在艺术家面对千万生活素材时,经过主观的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独创性表现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艺术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思想态度,艺术作品表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审美理想、风格个性、审美追求,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其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性劳动的成果,必然打上了艺术家的烙印,体现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审美追求等。最后,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所以,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各不相同,另外,虽然艺术作品一直引导欣赏者朝着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但艺术欣赏中,欣赏者具有主观能动性,会融入其独特的联想、想象、情感、理想等诸多心理因素,艺术欣赏者所欣赏的艺术形象就变成了经过欣赏者加工改造过的艺术形象。因此,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其本质是审美再创造。
艺术审美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其主要价值就是死很美价值,因此,审美性也是艺术的基本性质。首先,艺术美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集中体现。其次,艺术美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中的真不是社会生活中的真,艺术中的善也不是道德的说教,而是通过艺术创造性的表现手法融入到了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由此化真为美,化善为美达道真善美的统一。最后,艺术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美重视形式美,但也包含内容,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形式美在很多艺术门类中有着不同的经验和美的规律,但形式美也是随着实践历史而不断变化的,而形式美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内容美。
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是艺术家通过典型化的创作方法,塑造出的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广泛的社会概括性的艺术形象,艺术典型要通过其独特鲜明的特性反映出广泛的共性和社会的本质,并且能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和认知、艺术风格。艺术典型与艺术形象相比,个性更加鲜明,共性更加普遍,是高度凝结和升华的艺术形象。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狭义上说是指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的教育体系,广义上说是美育的核心,是美育的主要手段和中心内容,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任务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普及艺术基础知识,提高民族艺术素养。其二,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其三,陶冶人的性操,构建完整的人格,从而使人全面发展,使社会得以进步,艺术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民族精神素质提高,对于人文精神的高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哲学主要是指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研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存在的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对艺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美学思想和创作方法为中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哲学通过艺术家影响艺术创作,哲学可以影响艺术家的思想,而艺术创作又具有主体性,因此哲学影响艺术创作。其二,哲学对艺术作品的影响,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具有哲理性的艺术作品,如卡夫卡的《变形计》。其三,哲学可以影响艺术思潮,如西方现代哲学影响下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性的,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会表现哲学思想,也不是所有的作用都具有哲理性。
西方现代哲学
西方现代哲学指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和流派的总称,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物质文明急速发展,与精神文明危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在本体论方面具有唯心主义哲学的色彩,在认识论方面具有非理性主义哲学,在人生哲学上具有悲观主义色彩。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为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没有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就没有西方现代派艺术。许多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哲学家也用艺术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西方现代派艺术
西方现代派艺术,萌芽于19世纪中叶,形成于19世纪末叶,它不是指单一的流派,而是许多现代主义流派的总称,包括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派、未来派、荒诞派、新小说、抽象派、象征主义、存在主义、达达派、迷惘的一代、黑色幽默等。其思想根源是各种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以克罗齐“直觉说”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等,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内容上,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的异化,表现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怀疑和绝望。但是,在揭示社会的问题的同时,西方现代派艺术还表现出了对人生、历史、人类前途和命运的绝望,宣扬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尤其某些作品中更是包含暴力、色情的内容,直接宣扬腐朽没落的社会人生观。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追求形式上的新颖,注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提升了艺术表现力,但是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否定或排斥传统艺术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把一些艺术主张推向极端,使其作品荒诞怪异、晦涩难懂、抽象混乱的状态,有的甚至荒谬。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既有促进方面,又有阻碍方面。宗教与艺术在表现对象、反映内容、创造目的、心态,对人的影响等有着根本的区别,但宗教利用艺术宣传教义,这就要求艺术反映教义,宣传教义,根据教义创作艺术形象,局限了艺术的体裁、内容,阻碍了艺术的发展。在促进艺术方面,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体裁与内容,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机会和平台,是许多艺术活动的组织者,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艺术可以反映宗教内容,宣传宗教教义,促进宗教的发展和影响力;其二,艺术可以营造宗教的氛围,如哥特式教堂高耸尖顶直刺青天的风格,使人产生对神的敬畏和对天堂的向往;其三,艺术直接参与宗教活动,从原始时代的歌舞、音乐等就是巫术或宗教的组成部分,现代也有宗教文学、音乐广为流传。
宗教艺术
宗教艺术指受宗教的影响,用来服务宗教,为宗教活动和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宗教艺术集中体现了宗教与艺术相互渗透与排斥的关系,一方面要求根据教义创造膜拜对象,否定艺术;另一方面,艺术又追求自由,反映现实,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否定宗教;而宗教艺术是这二者的中合,即体现了宗教教义,又具有审美性。宗教艺术设计的艺术门类十分广泛,有建筑、绘画、雕塑、文学、音乐、戏剧,其中独具宗教艺术特色的是石窟艺术,它包含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如: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艺术硕士考研联盟]
考研咨询微信:一五二〇一三一八七三九 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