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20年历史学专业的跨考生,一志愿报考兰州大学,遗憾复试被刷,后成功调剂至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经过一学期的研究生学习,回顾当时考研的点点滴滴也有一些感悟,现将当时的一些经验做一点总结与反思,希望能对学弟学妹有些许帮助。
首先说一下个人情况。我本科毕业于非历史学专业,大学期间浑浑噩噩在学习方面几乎无任何收获。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周遭环境并不是特别满意决定辞职考研。出于对历史学的喜爱以及考虑到复习难度,决定跨考历史学,并选择了工作所在地的985院校。
关于初试,我是从4月份开始准备的。当时还处于在职状态,为了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想办法搬到了研究生寝室,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的生活。4-6月,6点下班后匆忙吃完晚饭开始学习,每天学习3个小时;7月由于经常出差几乎没有学习,到8月初我下定决心辞职进入全面复习的状态。专业课的备考方面,我所报考院校的参考书目以及历年真题都属于比较常规,4-6月我主要是看参考书目,对书本框架以及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作为跨专业考生,算是对历史学有了一点点初步的了解。8月始,我开始背诵红皮书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前期主要利用上午和晚上的时间,后来发现进度太慢压缩了英语的学习时间,基本时间都用在了专业课上,直至考试名词解释和论述题我才大概背了3遍。公共课方面,我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因为实在是时间有限,好在较为幸运,最终也取得了一个相对不错的成绩,顺利进入复试。
对于跨专业考生,复试比初试更重要,也更加考验我们的综合素质。算上调剂,我参加过3个学校的复试,兰大、陕师大以及西北师大。前两所学校的复试流程基本一致,提问作答,后面一所学校是抽题作答。整个过程中老师会根据自我介绍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主要涉及文献、专著阅读积累、毕业论文以及未来规划等几个方面。复试前,我做的准备并不是很充分,只看过一部古籍的一小部分以及一些专著,没有掌握一个有效的方法,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对于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也缺乏了解。记得在介绍完自己阅读的专著后,老师问我一本书的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表述即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时我一下就懵了,最后回答的非常不理想。关于学术成果,大多数人有的仅是本科毕业论文,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学术潜力及逻辑思维的过程,不管什么内容,一定要展示出我们是如何提出、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还要注意从当前的认知去进行反思。复试很重要,但并不可怕,老师们会严厉,会引导,也会鼓励,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前期充分积累的基础上,保持好的状态,自信地展示自我。
以上是我初复试的过程,与其他同学比起来,我的备考时间并不是很长,虽然初试中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但我的缺陷在复试的过程中暴露无遗,并最终导致了报考院校的复试败北,因此我更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训:
1、信息闭塞
初试时我主要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后来联系了一位在读学姐了解了一些复试内容,此外并未联系其他学长学姐,也未跟其他同学有过交流。回头想想,当时就在报考院校备考,再努力一点肯定会得到更多的信息,也会多一些可能。
2、无明确的规划
刚开始备考时有制定详细的计划,但忽略了专业课的难度,以至于在11月开始每天除了3个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其他都用来背诵专业课,政治更是在考试前两周才着手复习,导致了我在后期时常会有一些恐慌和焦虑,进而又反过来影响了学习进度。
3、学习方法问题
初试时,红皮书的大多数内容都看的比较仔细,感觉落一个名解就是一个漏洞,忽略了专著阅读的重要性。复试时,推荐的阅读书目想着要多看多看,但未掌握看书的方法,也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对于想要选择的老师以及研究领域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些都是大忌。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信息战,更是一场心理战。回顾这段经历,我时常觉得自己非常非常幸运,而这些幸运更多的来自于好的心态。复试时,有位老师跟我说,虽然我复试表现不理想但状态很不错。我一直认为,想做的事就去做,想要去的就去追求,即使结果不如我们所愿,但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亦可获得成长。经过工作、跨考、调剂后,我非常珍惜能再次回到校园的机会。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也想考研但害怕自己考不上。我认为我可以作为一个例子,从繁杂的工作中抽出身来,静下心来学习,为了自己的梦想或是想去的地方,再努力一下,再坚持一下,我们定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即使前路荆棘密布,曲折漫长,但是总有人会成功,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为什么不能是你?
更多考研信息,欢迎下方留言!
考研考博高分咨询:新祥旭萧老师15271864561(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