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是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首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由始建于五十年代初的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等学科组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洋大学时期的采矿和冶金等学科,具有优良的历史传承,为国家重大工程、经济建设及我国材料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一批材料领域领军人才,其中杰出校友师昌绪院士于201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经多年发展和凝练,学院延承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传统学科方向,如焊接结构延寿与安全评价,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和金属腐蚀与防护,同时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开拓了材料复合与功能化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新兴学科方向。近年来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了新能源与环境材料、微连接原理与高温电子封装方向。这些方向承担了国家“973”、“863”和重大基金等高水平项目,与中国运载火箭生产基地、中石化、中海油和天津钢铁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密切合作并建立联合实验室,在航天领域材料加工与高温材料研究、海洋装备水下焊接和腐蚀防护、超长碳纳米管纤维连续制备、高性能聚烯烃可控聚合与加工等方向取得突出成果,在Angewandte Chemie,JACS和Adv Mater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研究生导师中入选国家*计划4人、天津市*计划6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学院与日本国家物质材料研究机构成立了天津大学-NIMS能源环境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也建立了天津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除此之外还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多个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关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
1.金属材料(1)高性能金属材料相变行为、强化机制与组织控制;(2)纳米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3)金属基生物材料及其表面活性化;(4)金属表面改性、腐蚀与防护。
2.高分子材料(1)高分子材料可控制备;(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3)光电功能材料;(4)生物医用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3.陶瓷材料(1)结构陶瓷和工程陶瓷;(2)功能陶瓷和器件;(3)能源和环境材料;(4)纳米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
4.功能材料(新型能源与催化金属材料)
学科目标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在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引领前沿的高层次科技型人才。本学科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材料学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思维和科研实践训练,使其具有坚实宽广的材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技实践;具有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材料学专业科研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方式
实行双导师制,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专业实践支撑实践创新力和职业胜任力的培养,促进专业实践与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的紧密结合。
学习年限:2.5
新祥旭一对一考研辅导最基本的特征是一个老师专门辅导一个考研的学生,区别于学校中的很多学生听一个老师讲课的大班上课形式。从教育的本质看,只有互动才能够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而一对一是教育能够互动的基本要求,传统的大班上课形式,互动很难有效展开。正因为如此,在传统学校教育课堂之外,新祥旭大力推广一对一辅导的教育培训模式。人们常说的一对一辅导全称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是由专门的个性化教育辅导机构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导方案和心理辅导策略,并由每个学生所配备的教学团队加以实施执行(包括一位专业教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潜能开发专家+励志拓展专家+专职班主任),通过全方位、策略性地辅导,不仅使学生掌握一种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改善不良学习习惯,稳固提升学科知识,而且在树立自信,完善人格、为人处事等方面均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