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谈大家最关心的一部分,各门课的复习方法。
说到复习最重要的还是为自己列一个时间表,几月到几月做什么,这样才能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任务。相信大家在高考的时候,学校都会有什么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吧,现在虽然没有老师盯着了,但我觉得大家也应该至少复习三轮: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是强化阶段,第三阶段就是查漏补缺。
首先说我最头疼的一门,数学。说老实话,对于数学我还真的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但说失败的教训倒也谈不上,因为自己复习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给了数学了,但是依然觉得不尽如人意,可能是我真的没什么学数学的天赋吧,虽然以前是个(伪)理科生。
我复习数学主要分三个阶段:从三月份开始到六月份,花了四个月看完了四本教材,看一章做一章的课后题;七月份开始看全书,直到十月份,全书第一遍看完;十一月份开始看第二遍全书并且开始做真题,但这个时候就应该专注于在之前复习的比较薄弱的地方,一道题要重复做很多遍,自己做得不好的题要记在错题本上面,到考前一周主要就是翻错题本和真题。
虽然没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但是我想针对于数学不太占优势的童鞋提一点建议,不知道对不对,毕竟一个数学才考不到100分的人讲的话的权威性实在不敢恭维,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是要充分利用真题。我想出这个法也是出于基础太差,各种偏题怪题实在吃不消。在十月份的时候我曾经试过做660题,但觉得难度太大,于是又回归全书,把全书又翻了一遍,等全部翻完,这个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份,做660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此时的真题也已做了差不多了,这个时候真题就派上用场了。人家命题的大牛们花好几个月时间精心打造出来的题,必然是有一定的含金量在里面的,通过这些题可以将命题者们的命题风格摸透,而且很多题型是隔几年又会出现的。所以说要充分利用真题。
二是不要停笔。我暑假的时候每天学习10个小时,其中有8个小时花在数学上!这真的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数学这东西真是一门投入产出比很低的学科,可能你做了大量的题还是不能引起质变。但即便是这样,也要重视量的积累,否则连量变都谈不上,谈何质变!从9月份开始,我便开始养成每天上午3小时雷打不动做数学题的习惯(因为考数学是在上午),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1月3号上午,也就是说马上都要去考场了我还在做题。数学每天都要复习,千万不能停,哪怕你只是把做过的题再做一遍都没问题,只要你一直保持这种数学的思维就可以了。
三是掌握好基础。考研数学的真题当中有30%的是基础题,也就是白给分的题,还有50%是中档题,就是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很容易错的题,或者是看似挺复杂实际上很简单的题,另外20%是难题,也就是区分出水平的题。后20%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得分比较难,但前80%是大多数人都可以争取得到的。也就是说只要打好基础,拿120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120分无论是在哪年都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吧!
最后,推荐复习资料:4本教材(同济版高数+同济版现代+浙大版概率)+二李的复习全书+张宇的18讲(张宇老师的课非常生动,而且他的很多思维也比较新颖,看看他的书可以开拓思维)+李永乐和王式安的真题(讲解比较详细)+如果有余力的话就加一个660题。我相信各位的数学都应该比我强。
接下来说我学起来一直比较轻松的英语。英语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强项,因此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平均一天有两三个小时就够了。
复习安排是这样的:3~6月份,做94~04年的真题,只做阅读,别的都不要做,不要贪多嚼不烂,每天一篇就可以,但要把这篇文章吃透。(究竟怎么个吃透法我会在后面讲)暑假两个月由于过于"沉溺"于数学,所以我停了两个月的英语复习,但如果你英语不大好的话千万不要这样做!但我相信敢报贸大的你英语不会有问题的。9月份重新拾起来,除了做05~09年的阅读,这个时候就开始涉足于翻译了。11月份开始练习作文,这个时候真题除了作文部分也要做第二遍了。我留了4套题,10~13的,留着模拟用。12月份,主要是按照类型复习,把文章分为经济类,医学类,传媒类,等等,还可以按照写作手法分类,翻译也要分类复习,考前一周翻翻辅导机构发的作文预测,就可以上考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