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情况
我是一个辞职三跨的考生,所以做出考研这个决定是很慎重的。本人本科就读于西安市一所综合类211高校,所学专业是市场营销。学习基本情况:于大二上学期低分通过六级(分数459)后再也没学过英语;大学学习还算比较努力,年级排名TOP6。但是作为一名“三跨”考生,对教育学没有基础,真的是完全没有。所以,最后能考上我总结的原因:学校专业的选择、科学的方法、自律及不错的学习迁移的能力。
正式介绍之前,先介绍我的考研情况,我是2018年7月正式开始,不足6个月的时间,而且我后来回家一边自己复习一边跟着新祥旭的老师上网络课(真的是考验自控力的时候到了)。6个月时间维持8点起晚9点休息,后来的结果是初试387分,各科成绩如下。复试268分(满300),最后排名第7,目前拟录取。
考研经验
我的经验会侧重于初试,至于复试其实也是考验你基本功的时候,记住表现的充满自信,落落大方。注意: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经验只是用来借鉴,不是复制的。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分享我的心得:考研动机、院校专业选择、资料、复习计划、作息其他建议。
一.考研动机
1. 你为什么考研?
其实考研前我会问自己,考研过程中也会不断问自己。教育心理学中,动机是让我们维持朝向某一方向的动力,动机够强,够坚定,才能让我们在枯燥焦虑的考研时光中,坚持下来。
在问问自己为什么考研?是真的喜欢当老师,热爱教育,还是盲目跟风,逃避马上到来的就业。就我而言,其实本科学的营销,毕业也顺利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在国企做管培生,如果就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应该也不错。但是我希望我的工作可以传递温暖,可以是有感情的,这样的工作才是快乐的。这样,我内心想当老师的小火苗又燃烧起来了。有时候好像就是要经历过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要当老师,目前应该只有考研能够实现。每当我想到只要考上北师大,我就可以去我想去的地方当老师,我就感觉充满了力量。说我自己的例子,是告诉你,你要有坚定的毅力动机,考虑好自己以后考研了要做什么,朝着这个最终目标前进。
2. 院校的选择及专业选择
为了增加专业跨度如此之大的说服力,我首先选的就是北师大。同时对跨专业友好的思政专业,而且培养地点在珠海(有宿舍),自己长期生活北方,希望可以去南方感受一下。
二.资料的准备
准备的资料:我的原则是全面而精简,不要太多,重在充分利用。
教育综合(333):新祥旭主编的333的绿皮书(非常推荐)、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
865:韩震主编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政治:《肖秀荣1000题》、《肖八》、《肖四》,只买了这三本,有时间推荐肖秀荣全套
英语:《何凯文阅读思路解析》、《张剑黄皮书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解析》、《王江涛英语高分写作》
三.复习计划
计划很重要,非常重要
我当时的总体计划如下:
作息:按照你自己的作息来,记忆最好的时候用来背诵,困的时候看看英语政治。但是一定
不要把时间安排的太满,每周留一天时间检查计划,如果完成了,可以放松一下,劳逸结合。
阶段计划:比如333每一轮我都有自己的计划。第一轮,先背树干,先把每本书的框架了解背熟。第二轮,每个树枝,也就是每一章讲了什么。第三轮,每片叶子,也就是每章下的小知识点,这一遍内容很多,可以重复直至记熟。第四轮,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模糊点和易混点,加强记忆,我相信上述几轮做好,这本书讲了什么,每一章讲了什么,每一个知识点是什么,你都可以掌握,这样就可以放心上考场了。
注意:我为什么提供这样的背诵方式,先大框架,小框架,然后逐步细分。布鲁纳说过学习就是建立学科结构的过程,一个编码的过程。虽然是跨学科,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底层逻辑,掌握了核心框架,慢慢补充扩充知识,我们也是没问题的。一步一步来。
最后:333按往年的经验就可以,今年北师考的还是比较中规中矩。但是865,变动非常大。前人的经验今年没用上,其实前人的经验也就是韩震老师的那本书,但今年没考。不过凭着自己对于333和思政的理解,考的还可以。虽然很灵活,但是大家面临的都是一样的,那考的就是基础和应变能力了。一定要打好基础,平时看一些思政方面的热点或者论文,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
英语:
做阅读和真题,阅读时为了找手感,真题开始,计时完成,同时做一套就会挨个题总结。英语考的不高,总之平时一定要踏实来,一套题有一套题的收获,注意积累。
政治:
跟着肖大大走果然没错。1000题做了3遍,肖8做了2遍,肖4做了3遍,最后的大题肖大大都押上了,思考一下自己失分的地方主要在选择题。
建议的公众号:
中国教育报、教育思想网:很对关于教育的热点文章,有空可以看看
北师大:关注学校官方公众号,有时可以心里暗示激励自己
最后:
送你一句话,也是我的座右铭:时间看得见。时间看的见你勇敢的做出这个决定,时间看的见你的每一点努力和进步,一起加油~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高分辅导请咨询新祥旭张老师:153 1367 6544(手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