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介绍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以信息科技为特色,以突出的学科实力和明显的专业优势,在全国信息通信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我校“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建设平台”重点建设的学科,在2012年学科评估中评为全国第一。学院的学科和专业源自于北京邮电大学1955年建校时创建的有线电工程系和无线电工程系,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北京邮电大学学科实力最突出、专业优势最明显、师资力量最雄厚、历史渊源最深远的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思想活跃、整体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包括刘韵洁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批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能把握学科前沿的杰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各主要研究方向上拥有若干名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优秀专家、高水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还有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年轻学术骨干,总计博士生导师80余名,硕士生导师190余名。
学院拥有“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高等智能与网络服务”和“无线网络融合”111创新引智基地、“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和“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还拥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也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国际合作和企业合作科研项目。获得许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大奖励。
学院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及专家互访,对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学院与多所国外大学拥有合作协议和密切关系,包括日本东北大学、韩国汉阳大学、挪威科技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国巴黎六大等。
电子工程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隶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应用物理系,后更名为应用科技系、电子工程系。学院以信息科技为依托,以无线电、通信微电子、光电子和生物电子为特色,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学院现有3个本科招生专业、3个工学硕士招生专业、1个工程硕士招生专业和2个博士招生专业。本科招生专业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硕士招生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硕士招生专业为电子与通信工程;博士招生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我校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之一,在全国第二次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三。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近百名专职教师,由院士和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领衔,专职教师中72%具有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学院大力开展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知名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学院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十项,自2009年以来,我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4项、社会力量科技奖7项。近三年来共申请发明专利120多项,共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近700篇。其中2010年我院有1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论文”,2012年我院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院为国家培养的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已有数千名,不少人已经成为著名专家学者、企业总裁、IT精英、高级管理人才,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攀登科学高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100%,本科生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国际性大赛获一、二等奖三项、全国性大赛获奖数十项、北京市大赛获奖百余项;我院一直承办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北京赛区)和北京市电子设计大赛并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院文体活动丰富多彩,院足球队、篮球队、舞蹈队、合唱团、辩论队多次在学校比赛中名列前茅。学院每年坚持开展学风月、科技月、诚信月、公益月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毕业生。
二、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名称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培养目标 |
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适应我国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
初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2电子电路 ⑥804信号与系统 ⑦805物理学 ⑧806电磁场理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选④或⑥,电子工程学院④⑤⑥⑦⑧选一)
|
三、参考书目
801(通信原理):
①周炯槃等编写的通信原理第四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②通信原理习题集,
③北邮通信原理历年真题以及答案。
804(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引论 郑君里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802 (电子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闫石主编
805(物理学)
《大学物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吴百诗
《大学物理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张三慧
806 (电磁场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 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焦其祥等
《电磁场与电磁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 谢处方等
四、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备考经验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北邮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师兄师姐可以通过新祥旭的辅导班认识,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