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
一、 远古及夏商周时期关于音乐起源的主要说法:
巫术起源说——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
异性求爱说——音乐作为表达感情和娱乐的需求而产生。
模仿起源说——音乐的产生源于模仿大自然的声响。
劳动起源说——音乐起源于劳动生产。
二、 古歌与古乐舞:
1. 原始乐舞:(原始音乐)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形式,歌舞乐三者相互依赖。歌唱和舞蹈具有重要的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艺术上较为粗犷简单。原始乐舞是人类历史阶段的产物,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青海省大通县出土的有着舞蹈图案的彩陶盆,是实物考证。
从原始时代至夏、商时代,比较大型的乐舞相传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箫韶》;夏的《夏》;商的《大濩(hù)》等。
《箫韶》:舜时期产生的乐舞形式,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原名为《韶》,因以箫作为伴奏乐器,因此又称《箫韶》。形式为声乐、器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乐舞。结构篇幅长、大,气势宏伟壮观。表演风格抒情、华丽,乐舞进入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评价:孔子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被后人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评价完美艺术的准则。说明当时的乐舞,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善”指内容,“美”指形式,二者相辅相成。
2. 古歌:
《弹歌》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中记载,相传为黄帝时期所作,反映的是狩猎生活,“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
《候人歌》夏禹所作,歌词“候人兮猗(yī)”是最早的情歌。
古代祭歌《礼记·郊特牲》;歌词记载古代抢亲的婚姻制度的《易经·贲(bī)》。
3. 原始部落乐舞:
葛(gě)天氏之乐(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06名词)“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已具备组曲的形式,由三人表演的八段音乐,反映原始农牧的生活。牛尾作为一种道具,是用于表演的载体。
朱襄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也,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阴康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阴康之时,水溃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人既郁于内…
三、 古乐器
乐器的发展与生产力有密切的联系,多从生活生产工具演化而来,主要乐器种类为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
(一) 打击乐器: 鼓;磬;编磬;钟:
(二) 吹奏乐器
骨笛:
1. 考古学家1986、1987和2001年先后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出土的30多支骨笛,称为贾湖骨笛。其中最早的距今9000年,最晚的距今8000年。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至少有八千年的可考历史。
2. 骨笛由鹤的肢(zhī)骨钻孔而成,有无孔、二孔、五孔、七孔、八孔不等,以七音孔居多,可吹奏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个别可吹出变化半音,属于竖吹乐器。
3. 音孔间距离相等,说明人们有意为之,对音高有了一定的概念和要求,也说明人们对音高与管长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陶埙(xūn);籥(yuè);笙;
第二章 西周时期
一、 礼乐制度
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是周代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并由后人不断完善的,是一种十分严厉的等级制度。礼乐的“礼”是各种礼仪形式,“乐”是指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它的产生还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的措施,是“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即礼是乐的内容,乐是礼的表现,是上层社会的重要统治手段。
等级不同用乐不同,体现在
①乐队的排列与规模
②各种典礼仪式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僭越,不同的典礼仪式上(祭祀、宴飨、乡射等)使用的乐曲、乐器、歌曲和舞蹈都有严格的规定。庶民没有享有礼乐的权利,即所谓“礼不下庶人”。
作用:
①礼乐制度的实现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②但它又使乐成为礼的附庸,使音乐的社会功能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渗透到政治、宗教、军事等领域,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未曾出现的现象。
乐县——悬——06名词;13名词
县通“悬”,即悬挂之意,周朝盛行“金石之音”,编钟、编磬等悬挂之器是国力、权力与身份的象征。不同等级使用不同的悬,即不同的乐队规模。王宫县即四面,诸侯轩县即三面。
佾:佾指行列,西周礼乐和制度中乐舞队列的要求,《论语·译注》“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王为“八佾”每行8人,共64人。诸侯6人,共36人。
音乐机构
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其中乐官有大司乐、乐师、大师等音乐专职人员,分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和表演等音乐事务。大司乐也是其中的最高领导人。其负责各级乐工的管理,并承担宫廷宴饮、祭祀等场合的表演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培养贵族子弟——世子、国子、学士的音乐教育任务,所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室的最高统治。
雅乐:——11名词
指郊庙祭祀、朝会典礼时演奏的音乐,始建于西周,分大雅和小雅,大雅与颂歌相似,小雅用于诸侯贵族阶层。内容接近民间生活,其音乐形式有乐歌,以琴或瑟伴奏,是一种以礼仪相表里,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音乐,强**育性,被认为是古代的正乐。
(一) 乐舞
1. 六代乐舞——09名词
周代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飨(xiǎng)活动的六部规模宏大的乐舞。
《云门》——黄帝时期,又称《云门大卷》,祭祀天的乐舞。
《咸池》——尧时期,祭祀地的乐舞。
《箫韶》——舜时期,又称《九韶》,祭祀四望的乐舞。
《大夏》——夏代,歌颂夏禹治水的功绩。
《大濩》——商代,歌颂先妣(bǐ)的功绩。
《大武》——西周,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由大司乐掌教,这种乐舞由舞蹈、歌唱、器乐结合而成,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2. 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包括《羽舞》、《皇舞》、《干舞》和《人舞》等。由乐师掌教。
3. 散乐——民间乐舞,由旄(mao)人掌教。
4. 四夷之乐——当时王朝四周各部落的乐舞。
5. 宗教性乐舞——天旱求雨用的《舞》。
6. 房中乐:一种燕飨(xiǎng)乐,一般用于后宫宴飨之中,不用钟、磬等金石之乐器伴奏,只用琴、瑟、箫、笙、管等乐器,形式较为轻松活泼。
(二) 八音分类法——08名词;17简答
周代产生的乐器分类法,以制作乐器的材料划分乐器的种类,共分为八类,这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金(钟、铙(náo)) 石(磬、鸣球) 土(埙(xūn)、) 木(柷(zhù))
丝(琴、瑟、筑) 革(鼓) 匏 (笙、竽) 竹(箫、管)
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公众号[艺术硕士考研联盟]
曹老师高分咨询:1520131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