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预约报名

还不来看看你要考什么?理工科考研大纲汇总

【新祥旭考研】 / 2018-08-28

北京联合大学

2019年软件工程(083500)803软件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软件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软件工程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

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要求考生系统了解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结构,了解程序代码规范化基本要求,掌握程序设计基本语法,掌握自顶向下程序设计方法,掌握程序设计简单算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描述和基本概念(25分)

程序分析(20分)

指针(15分)

程序流程设计(20分)

综合程序设计(40分)

模块化程序设计(3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分析设计题(60分)

综合应用题(90分)

四、考查内容

C语言程序设计【考查目标】

第一章 C语言数据类型和表达式

1. 熟悉C语言的数据类型,掌握常量和变量的表示方法。

2. 掌握变量的赋值方法。

3. 熟悉C语言的各种运算符。

4. 掌握C语言的算数表达式、赋值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

5. 掌握混合运算的优先级和结合性,能正确计算混合表达式的结果。

6. 能根据要求将数学表达式、自然语言描述的功能翻译成C语言的表达式。

第二章 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结构

1. 熟悉C语句的特点,掌握赋值语句的使用。

2. 掌握格式输入函数scanf与格式输出printf函数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字符输入函数getchar与格式输出putchar函数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 分支结构

1. 掌握if语句的三种表达形式。

2. 掌握if语句的嵌套用法。

3. 熟悉条件表达式的用法。

4. 掌握switch-case语句的特点和用法。

5. 能阅读分支结构为主体的C程序并分析其功能,并得出输出结果。

6. 会综合使用分支语句编程解决典型的实际应用问题。

第四章 循环结构

1. 掌握for语句的使用方法。

2. 掌握 while语句的使用方法。

3. 掌握 do-while语句的使用方法。

4. 循环的嵌套。

5. 能阅读循环结构为主体的C程序并分析其功能,并得出输出结果。

6. 会综合使用循环语句编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第五章 数组

1. 掌握一维、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法。

2. 掌握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法。

3. 能阅读与数组类型数据相关的C程序并分析其功能,并得出输出结果。

4. 会使用数组有关的编程技巧解决典型的实际应用问题。

第六章 函数

1. 熟悉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熟悉函数的参数和函数的值类型。

2. 熟悉函数的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的用法。

3. 理解函数的各种调用方法,能跟踪函数参数的传递过程。

4. 掌握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使用方法。

5. 熟悉和掌握变量的存储类型。

6. 能阅读与函数定义和调用有关的C程序并分析其功能,并得出输出结果。

7. 根据要求定义函数和调用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第七章 指针

1. 熟悉指针的基本概念,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引用方法。

2. 理解数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定义和引用方法。

3. 掌握字符串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定义、引用方法。

4. 能阅读与指针类型数据有关的C程序并分析其功能。

第八章 结构体

1. 熟悉结构体的定义形式,掌握结构成员变量的表示方法。

2. 掌握结构变量的赋值和初始化方法。

3. 熟悉结构数组的定义方法。

4. 熟悉结构指针变量的说明和使用方法。

5. 能阅读与结构体有关的C程序并分析其功能。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数理统计》(含概率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性质

     数理统计(含概率论)是林学专业、环境专业、生物学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林业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报考我院林学学科、理学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订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相关农林高等院校本科生《数理统计》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 随机试验,样本空间 

2. 随机事件,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3. 古典概型

4. 概率的统计定义 

5.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6. 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7. 事件独立性,试验独立性

     要求:理解随机事件概念,掌握事件之间关系及基本运算;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古典定义,会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和几何概型的概率;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会用概率的性质做简单计算;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并会进行有关概率计算;理解事件独立性、试验独立性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概率计算。

第二章  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 常用的几种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

4.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5. 常用的几种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

6.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要求:理解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的概念,了解分布函数的性质;理解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会求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简单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熟悉常见分布的分布列(或分布密度)并掌握它们的概率计算;掌握简单的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的计算。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2.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3.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4. 边缘分布

5. 随机变量的相互独立性

6. 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要求:理解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的概念;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的概念、性质,会计算有关概率;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列和边缘密度的求法;理解随机变量独立的概念,并进行判断。会求一个、两个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的分布。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2. 方差

 3. 切比雪夫不等式

 4. 相关系数和协方差

要求:理解数学期望、方差、相关系数和协方差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计算;会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熟记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会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作简单估计。

第五章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1. 切比雪夫大数定律和贝努里大数定律

2. 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棣莫佛—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

要求:理解贝努里大数定律的意义;掌握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有关概率。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1. 总体和样本  

2.  随机抽样方法

3. 统计量

4. t分布,F分布,X2分布

     要求:理解总体、样本、统计量的概念;掌握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样本原点矩、中心矩的计算;掌握t分布,F分布,X2分布、几个重要正态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第七章  参数估计

1. 点估计法(矩法、极大似然法)

2.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相合性)

3. 总体均值、总体频率的大样本估计;

4. 正态总体均值的小样本估计

5. 正态总体方差的估计

     把握用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常用分布的参数估计量;理解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概念;掌握总体均值、总体频率的大样本估计;掌握正态总体均值的小样本估计;掌握正态总体方差的估计。

第八章 设检验

1. 假设检验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2. 总体平均数的假设检验

3. 体频率的假设检验

4. 两个总体均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5. 两个总体频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6. 正态总体方差齐性检验

7. 总体分布的假设检验

要求:了解假设检验的统计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掌握总体平均数的假设检验;掌握总体频率的假设检验;掌握两个总体均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掌握两个总体频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掌握正态总体方差齐性检验;掌握总体分布的假设检验。

第九章 方差分析

1. 单因素方差分析、

2. 多重比较

3. 双因素方差分析

要求:理解方差分析的逻辑基础,熟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的计算、掌握双因素方差分析。

第十章 回归分析

1. 一元线性回归

2. 常用线性回归的方法

3. 多元线性回归

要求: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和相关性检验的方法;了解常用线性回归的方法;了解多元线性回归。

三、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

概率论 35%;数理统计 约65%

2.题型比例

填空题与选择题 30%;解答题 (包括证明题)   约70%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生要求携带计算器,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

1.《数理统计》贾乃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 考试大纲的性质

有机化学是林学类专业、环境学专业、生物专业和林化专业等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报考植物学专业、林化专业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理工科非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 考试内容

(一) 有机化学理论基础

1. 依照1980年中国化学会推荐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命名各类有机化合物,以系统命名为主,同时熟悉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俗名或习惯命名。

2. 应用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理解分子结构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机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 立体有机化学: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构象异构、顺反异构、旋光异构),手性原子的表示方法(R / S表示法),立体化学次序规则。环己烷以及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

4. 正确理解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并合理解释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规律:例如极性强弱、酸碱性强弱、化学活性次序、芳香族取代基的定位规律等。

5. 应用分子间力概念解释化合物沸点、熔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6. 波谱分析(紫外、红外、核磁共振与质谱)的基本原理及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二)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

1. 烷烃的卤代反应及自由基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

2. 环烷烃的小环加成开环反应。

3. 烯、炔烃中碳碳双键的加成、氧化还原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律。共轭双键的1,4-加成、双烯合成反应。

4. 芳烃、稠环芳烃的取代反应、侧链氧化,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效应。非苯芳烃与休克尔规则。

5. 卤代烃的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查依采夫规律, SN1与SN2 、E1与E2反应历程,格氏试剂的制备,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中卤素的活泼性。

6. 醇羟基的酸碱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脱水反应。

7. 酚的酸性,氧化反应,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8. 醚键的断裂,氧盐的形成,过氧化物的生成,醚键的合成。环氧乙烷的制备与性质。

9. 醛酮羰基的加成反应及亲核加成历程,烃基上α-H的卤代反应(包括卤仿的生成),羟醛缩合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包括歧化反应)。α,β-不饱和羰基的1,4-加成反应,醌的还原。

10.羧酸及取代酸的酸性,α-H的卤代,脱羧反应,羧酸衍生物的制备,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酯水解反应历程,酰胺的霍夫曼重排反应,酯缩合反应及反应历程,β-酮酸酯(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酯等)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11. 胺的碱性,烃基化、酰基化及磺酰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胺的制备,睛的还原和水解,芳伯胺的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取代反应和偶联反应。

12. 杂环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吡咯和吡啶的酸碱性,吡啶的亲核取代反应。

13. 常见含硫、磷化合物的性质,硫醇、硫酚、硫醚的反应及制备,有机膦化合物的制备与反应,磷(膦)酸酯的制备与反应,Wittig试剂的制备与反应。

14. 重要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

15. 单糖的Fischer投影式与构型Haworth式与构象式。单糖的变旋现象,异构化,还原性,成苷,成脎与显色反应。还原性二糖及非还原性二糖的结构特征与特性。淀粉及纤维素的结构差别与特性。

16. α-氨基酸的构型,两性和等电点,与亚硝酸的反应,2、4-二硝基氟苯的反应,茚三酮显色反应,脱羧反应,成肽反应,蛋白质的两性和等电点。沉淀、变性及水解、显色反应,RNA和DNA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17. 油脂、磷脂和蜡的结构特性,油脂的皂化值、酸酯、碘值及干化、酸败作用。

18. 萜类、甾体、卟啉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花色素、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三) 各大类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逆合成分析)。

1. 各类有机官能团的合成与相互转换。

2. 分子碳架结构的组装。

3. 立体专一结构化合物的合成设计。

三. 试卷结构

1. 选择题  (10%)

2. 填空    (10%)

3. 完成反应式  (30%)

4. 反应机理  (16%)

5. 有机合成  (24%)

6. 推结构  (10%)

四. 考试方式及时间

        方式:  笔试,    时间:  3小时

五. 主要参考书

        1.《有机化学》第3版  汪小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有机化学》等2版  徐寿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有机化学》第2版  邢其毅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一. 考试大纲的性质

机械设计是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机械设计》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 考试内容

第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机械设计总论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四章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第二篇

第五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螺纹联接特点及应用;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螺纹连接的设计方法。

第六章  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

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

    第七章  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联接

第三篇

第八章  带传动

带传动的类型、设计计算;三角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第九章  链传动

链传动的特点及应用;链传动的结构特点;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

第十章  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第十一章  蜗杆传动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及常用材料;蜗杆传动受力分析。

第四篇

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典型结构及失效形式;轴承材料及轴瓦结构。

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向心推力轴承的径向载荷R与轴向载荷A的计算;轴承寿命计算;轴承组合的设计

第十四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

联轴器的种类和特性;联轴器的选择;离合器

第十五章  轴

轴的分类及用途;轴的材料;轴的结构设计

第十六章 弹簧

弹簧的功用和类型;圆柱形螺旋弹簧的结构、制造、材料

第十七章  机座和箱体简介

减速器和变速器

三. 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20%)

2.填空题(20%)

3.是非判断或选择 (25%)

4.综合性答题 (35%)

四. 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时间:3小时

. 主要参考书

濮良贵 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东北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生物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适用招生专业:生物化工,工业微生物,应用微生物

教材: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考试性质与要求

本考试是全日制应用微生物、生物化工和工业微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的专业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重要的生物化学研究技术;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引人瞩目的最新进展。

具体要求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掌握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糖、脂类及核酸等)的结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酶的结构和主要概念。

(2) 掌握物质代谢(包括糖类、脂类及蛋白质)的主要代谢途径、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信息传递及代谢调节。

(3) 掌握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翻译及基因表达调控。

(4) 理解重组DNA技术及最新进展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考试内容

(一)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2.氨基酸的分类及简写符号 

3.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4.氨基酸的分析分离方法

5. 肽、肽键与与生物活性肽

6. 蛋白质的分类和理化性质

7.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8. 蛋白质分子结构和维系蛋白质结构的化学键

9.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0.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常用方法与技术

(二)酶学

1. 酶的化学本质和催化作用特点

2. 酶的分类和命名

3.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活性调节

4. 酶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5. 酶活力测定及影响因素;米氏方程式和动力学常数意义;酶的抑制作用

6. 酶分离纯化技术

7. 核酶、抗体酶、寡聚酶、同工酶及诱导酶和固定化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三)核酸化学

1.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种类

2. 核苷酸的结构

3. RNA的分子结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4. DNA的分子结构及测序方法

5. 核酸及核苷酸的性质

6. 核酸的分离纯化及研究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四)维生素与辅酶

1. 维生素的分类

2. 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3. 各种维生素的活性形式、生理功能

4. 辅酶的金属离子

(五)新陈代谢总论和生物氧化

1. 新陈代谢类型及其特点

2. ATP与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的生物学功能

3. 呼吸链中各组分的排列顺序及其作用

4. 电子传递过程与ATP的生成

5. 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

(六)糖类代谢

1. 单糖、双糖、多糖的结构,多糖的酶促降解

2. 糖的代谢途径,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有关的酶

3. 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过程

4. 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场所、原料及主要途径

5. 糖原合成作用的概念、反应步骤及限速酶

6. 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及催化反应的关键酶

(七) 脂类代谢

1. 脂肪的结构、脂类的酶促水解、甘油的氧化

2. 脂肪酸的 b-氧化及其能量计算

3.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4. 脂肪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5. 磷脂的合成与分解

(八)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1.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2. 氨基酸的脱氨基、脱羧基作用

3. 尿素循环及a-酮酸的代谢

4.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九)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1.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途径

2. 外源核酸的消化和吸收

3. 碱基的分解

4.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5. 常见辅酶核苷酸

(十) 核酸的生物合成

1. DNA 复制的一般规律和复制过程

2. 参与 DNA 复制的酶类与蛋白质因子的种类和作用

3.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DNA 复制的比较

4. DNA 的损伤与修复的机理

5. 转录的基本概念,参与转录的酶及有关因子

6. 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7. RNA 转录后加工的意义

8. 逆转录的过程

(十一)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 mRNA、tRNA、核糖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和原理

2. 密码子的概念、特点

3.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4. 翻译后的加工过程

5.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区别

(十二)基因表达调控与 DNA 重组技术

1. 操纵子学说

2. DNA 重组技术的原理

(十三)最新进展

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引人瞩目的最新进展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题型及分值

总分   150分

名词解释           30~40分

简答           40~50分

问答及计算题   60~ 80分

 

高分子化学考试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高分子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Polymer Chemistry

二、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原理和控制方法掌握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特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控制聚合反应及选择聚合反应方法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聚合反应原理,合成方法,聚合物结构、性能与应用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高分子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根据所学的高分子化学基本原理,能够合成出所需要的高分子化合物;

2.能够选择较好的聚合实施方法,能够制定出大致的工艺流程,能够较好的确定聚合参数;

3.对于高分子合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解决。

4. 对于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较为熟悉。

四、 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绪论

(1) 引言

(2)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3) 聚合物分类和命名

(4) 聚合反应

(5) 分子量

(6) 高分子的链结构

(7) 大分子的微观结构

(8) 大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基本要求:

(1) 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分子量及分布概念;

(2) 理解:线型、支链和体型大分子以及高分子的微观结构;

(3) 了解:聚合物的物理状态和主要性能,高分子材料和机械强度以及高分子化学简史。

2.自由基聚合

(1) 引言

(2) 连锁聚合的单体

(3) 自由机聚合机理

(4) 链引发反应

(5) 聚合速率

(6) 分子量和链转移

(7) 阻聚和缓聚

基本要求:

本章是高分子化学的重点章之一

(1) 掌握:自由基聚合机理及特征,主要引发剂种类及引发机理,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及影响聚合速率的因素,分子量及其影响因素;

(2) 理解:引发剂,引发作用,引发效率,自由基的特性,单体的特性,稳态理论,自由机等活性理论,链转移,阻聚和缓聚等基本概念;

(3) 了解:光、热、辐射等其他引发作用。

3.自由基共聚合

(1) 引言

(2) 二元共聚物的概念

(3) 二元共聚物组成方程

(4) 二元共聚曲线及组成控制

(5)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

(6) Q-e概念

基本要求:本章是高分子化学的重点章之一

(1) 掌握: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的关系,竞聚率的意义;二元共聚组成曲线,转化率与共聚物组成的关系,共聚物组成的控制方法;

(2) 理解:自由基及单体的活性与取代基的关系;

(3) 了解:多元共聚,Q-e概念及共聚合速率以及共聚物组成序列分布。

4.聚合方法

(7) 引言

(8) 本体聚合

(9) 溶液聚合

(10) 悬浮聚合

(11) 乳液聚合

基本要求

(1) 了解:各种聚合方法的特点;

(2) 了解: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机理及动力学

5.离子聚合

(1) 引言

(2) 阴离子聚合

(3) 阳离子聚合

(4) 自由基聚合与离子聚合的比较

(5) 开环聚合

基本要求

(1) 掌握:离子型聚合的单体与引发剂的匹配关系,活性聚合及活性聚合物,离子聚合的活性种形式、反应机理及其特点;

(2) 了解:溶剂、温度及反离子对反应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了解异构化聚合,开环聚合等基本概念。

6.配位聚合

(1) 引言

(2)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

(3) 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

(4) Ziegler-Natta引发体系

(5) α-烯烃的配位阴离子聚合

(6) 二烯烃的配位阴离子聚合物

基本要求

(1) 掌握:聚合物的立构现象,等规度、定向聚合、配位聚合等基本概念,Ziegler-Natta引发体系;

(2) 理解:丙烯的配位阴离子聚合机理及定向原因;

(3) 了解:二烯烃的配位阴离子聚合。

7.逐步聚合反应

本章是重点章节之一

(1) 引言

(2) 缩聚反应

(3) 线型缩聚反应的机理

(4) 线型缩聚反应动力学

(5) 影响线型缩聚物聚合度的因素和控制方法

(6) 逐步聚合的方法

(7) 线型逐步聚合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及重要线型逐步聚合物

(8) 体形缩聚

(9) 凝胶化作用和凝胶点

基本要求

(1) 掌握: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线型缩聚反应中影响聚合度的因素及控制聚合度的方法,反映程度、官能度、官能团等活性、凝胶现象、凝胶点等基本概念;

(2) 了解:线型缩聚反应动力学,体型缩聚反应中凝胶点的预测方法,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重要线型缩聚产物的合成方法及用途。

8.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1) 引言

(2) 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及影响因素

(3) 聚合物的相似转变

(4) 功能高分子

(5) 聚合度变大的相似转变

(6) 降解

(7) 聚合物的老化和防老化

基本要求

(1) 掌握:聚合物侧基化学反应的特点,聚合物相似转变、接枝、扩链,交联等基本概念及反应原理;

(2) 了解: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的降解,老化反应及防老化原理。

 

五、 考试参考书

1.潘祖仁.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2.  王槐三. 高分子化学教程(第三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3.  林尚安. 高分子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基础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 chemistry

适用专业:化工、环工、材料

教材:游文章主编.《基础化学》.北京:化工出版社,2010.

 

二、考试性质

基础化学考试是为我校化工、材料、环工专业招生硕士研究生而采取的水平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术;利用无机化学原理去掌握有关无机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能利用化学平衡原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的基本问题。

 

三、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第一章气体

考试内容

1.理想气体状态议方程,分压定律。

考试要求

1.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

2. 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

考试内容

1、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过程变量,热和功。热力学能和焓。热力学第一定律。

2、恒容过程和恒压过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进度。热化学标准状态。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生成焓,燃烧焓。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3、化学反应方向和系统的混乱度,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吉氏函数,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

考试要求

1、掌握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系统、环境、状态函数、强度性质、广延性质、功、热及过程等。熟悉热力学标准状态的定义和意义,理解状态函数的基本特征。

2、重点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它对恒压只做体积功、恒容只做体积功过程的应用。

3、掌握用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化学反应热 的方法,特别要掌握根据盖斯定律或利用状态函数的基本特征,设计过程,计算化学反应热的方法。

4、掌握吉氏函数,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

 

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限度

考试内容

平衡常数,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与平衡常数关系。平衡常数的计算。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平衡移动的总规律。

考试要求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和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及平衡移动的规律。

2、熟练掌握解离平衡常数、解离度及有关计算。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及PH值计算。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第四章定量分析概论

考试内容

1、滴定分析术语、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2、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

3、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4、滴定分析结果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滴定分析术语、滴定分析法的分类、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

2、重点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3、熟练掌握溶液配制的计算、滴定反应的计算

 

第五章  酸碱平衡

考试内容

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解离平衡常数、解离度及有关计算。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及PH值计算。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考试要求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

考试内容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浓度积。浓度积规则。同离子效应。盐效应。沉淀的转化。分步沉淀。有关溶度积的一些应用和计算。

考试要求

牢固掌握难溶电解质浓度积规则及有关计算。熟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及沉淀的转化和分步沉淀。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

考试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用氧化值法和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主程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和法拉第定律。

2.原电池的组成、氧化型、还原型、电对、半反应。

3.电级反应和电极反应的电势。电极反应的标准电势,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能斯特方程式。电极反应的应用: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预测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电动势与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的关系。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氧化值法和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熟悉各类电极反应,能够选用合适的电极构成原电池,并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3、掌握用标准氢电极定义电极反应电势的原理。重点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并作出有关计算。

4、根据电极反应的电势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预测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5、掌握利用元素电势图判断某一物质是否发生歧化反应的方法。

 

第十一章  原子结构

考试内容

1.氢原子(单电子原子或离子)光谱。能级的概念。量子化的概念。

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微观粒子波的统计解释。四个量子数。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3.原子的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多电子原子的能级。能量最低大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近似能级图。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4.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氧化值。

考试要求

1、从氢原子光谱了解能级的概念。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掌握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熟悉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开头和伸展方向。

3、重点掌握周期系内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并结合原子参数,熟悉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十二章  分子结构

考试内容

1、配位数和离子半径比的关系。离子晶体的晶格能。离子的变形性。离子的相互极化。离子极化对键型、配位数 、溶解度和颜色的影响。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金属晶体: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 理论。金属晶体的三种密电堆积和构型。混合型晶体。

2、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原子轨道的重叠。键和键。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3、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不等性杂化。

4、分子轨道理论:要点。分子轨道的形成。成键分子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异核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分子的磁性,分子的解离能和分子的稳定性,键级。

5、分子间力和氢键:分子的偶极矩。分子的相互极化。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氢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考试要求

1、掌握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内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从晶格结点上粒子间结合力的不同来理解晶体的掌握四种典型的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和晶格配位数。理解离子极化对晶体键型、配位数、溶解度和颜色的影响。

2、了解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及σ键和π键的区别。

3、掌握杂化轨道的理论要点,并说明一些分子的构型。

4、掌握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应用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极图说明分子的磁性,稳定性和键级。

5、掌握分子的极化,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及氢键的要领并解释物质的性质。

 

第十三章  配位化合物

考试内容

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命名,螯合物,配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

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杂化轨道和空间构型。内轨道配合物和外轨道配合物。

3、配合物和晶体场理论:中心离子轨道的分裂,分裂能,影响分裂能的因素。晶体场稳定化能。高自旋配合物和低自旋配合物。配合物的磁性。配合物的颜色。

4、配合物稳定常数的表示法及配离子浓度的计算。

中心离子的性质、配体的性质、配位原子和中心离子的关系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配位平衡的移动及有关计算。配位平衡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用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用晶体场理论解释配合物磁性、晶体场稳定化能和配合物的颜色。

2、了解配合物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对羰基配合物,夹心配合物,簇状配合物和大环配体配合作一般了解。

3、了解中心离子的性质、配体的性质、配位原子和中心离子的关系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配位平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作一般了解。

4、重点掌握配离子浓度及有关配位平衡的计算。

 

第十五、十六章 主族金属元素

考试内容

主族金属元素的通性;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氧化物和氢化物的酸碱性,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氧化物还原性,重要盐类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熟悉金属的通性,掌握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盐的重要性质和递变规律。

2、掌握锡、铅、砷锑、铋很重要化合物的有关性质

 

第十七章  非金属元素

考试内容

1.酸的酸性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非金属单质的一般制备方法。

2.氮原子结构及其氧化值。氨的结构和性质。氨的衍生物。氮的氧化物结构和性质。亚硝酸及其盐的酸性、不稳定性和氧化还原性。硝酸的制备、结构和氧化性。重要的氮化物及其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硼的成键特征。硼的氢化物,氢桥 。重要的硼化物。

4.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分离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试要求

1、熟悉非金属单质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和递变规律。了解非金属单质的一般制备方法。

2、掌握氨及氨的衍生物、亚硝酸及盐和硝酸的结构和性质;剖析HNO3制备的工艺路线及反应条件的优化;了解重要的氮化物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掌握硼的成键特征、硼的氢化物、氢桥。了解重要的硼化物。

 

第十八章 过渡元素(一)

考试内容

1、过渡金属元素的通性;多种氧化值,离子的颜色,磁性,配合必,催化性。金属的腐蚀和防腐。

2、铬:氧化物和氢氧化合物的酸碱性。铬(III)盐的还原性、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的相互转化,铬(VI)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铬的配合物及其应用。

3、锰:元素电势图。锰(II)盐,二氧化锰,锰酸盐,高锰酸盐。电极反应的电势、介质的酸度、试剂用量对锰化合物氧化还原产物的影响。锰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铬、锰、铁、钴、镍氧化物和氢氧化合物的酸碱性。掌握铬(III)盐的还原性、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的相互转化,铬(VI)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铬的配合物及其应用。

2、掌握锰(II)盐,二氧化锰,锰酸盐,高锰酸盐。电极反应的电势、介质的酸度、试剂用量对锰化合物氧化还原产物的影响。锰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十九章  过渡元素

考试内容

铜、银、锌、镉、汞氧化物和氢氧化合物的酸碱性、有关离子的氧化还原性、配合物的性质及应用等.

考试要求

1、掌握铜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2、掌握锌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题型及分值

选择题             40分

填空题             20分

完成反应方程式     30分

简答题             30分

计算题             30分

合计           150分

 

五、参考书

游文章主编.《基础化学》.北京:化工出版社,2010.

《普通物理》考试大纲

 

一. 参考教材

1、《普通物理学》程守洙等,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普通物理学》王殿元等,同济大学出版社,第4版 2005。

3、《普通物理教程》魏京花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备注:以1为主,2、3为辅。)

 

二. 考试方法、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三. 试题形式

基本概念               约占20%

理论理解分析           约占30%

应用                   约占50%

试题一般由选择题、填空题、应用计算题组成。

 

四. 考试内容及要求

《普通物理学》是为招收我校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生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之一,它是面向由合格的(与本专业相关或接近的)本科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其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普通物理学》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中各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普通物理》课程的基本物理概念、规律与基本运算,并能加以灵活应用。为了组织好该门课程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以便能真正选拔出优秀人才,考试试题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水平,并有利于高等学校的择优选拔。故试题的难度系数在原本科生该门课程结业考试试题难度系数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因此参加该门课程考试的考生须掌握如下内容。

一、力学部分

1.质点运动学

1)质点 参考系 运动方程

2)位移 速度 加速度

3)圆周运动及描述

4)曲线运动的方程

5)运动的相对性

2. 质点动力学

1)牛顿运动定律

2)动量与冲量 动量定理

3)功与能量 保守力的功 势能

4)碰撞

5)质点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理

3. 刚体的定轴转动

1)刚体 刚体的定轴转动的描述

2)刚体转动惯量 转动定理

3)刚体角动量定理

4)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4. 机械振动

1)简谐振动的描述

2)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3)简谐振动的合成

5. 机械波

1)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

2)平面简谐波 波动方程

3)波的能量

4)惠更斯原理 波的干涉、衍射和折射

5)波的叠加 驻波

二、电磁学部分

1.真空中的静电场

1)电荷 库伦定律

2)电场 电场强度

3)高斯定理

4)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

5)等势面 电场强度电势梯度

2.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1)静电场中的导体

2)电容器 电容

3)电介质及其极化

4)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5)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

3.真空中的恒定磁场

1)磁感应强度 磁场的高斯定理

2)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

3)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

4)带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5)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6)磁力的功

4.磁介质中的磁场

1)磁介质的磁化

2)磁化强度 磁化电流

3)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4)铁磁质

5.变化的电磁场

1)电磁感应定理

2)动生电动势

3)感生电动势

4)自感与互感

5)磁场的能量

6)麦克斯韦方程组

 

《高分子物理》考研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

《高分子物理》的主要内容是阐述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它与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成型加工和实际应用等都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是高分子等相关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科目要求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对涉及高分子物理的现象及原理能予以解释和阐述,为后续的高聚物成型加工工艺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与考试要求

1.高分子链的结构

基本内容:

 1 )单个高分子链的基本化学结构;

 2 )构型的概念;

 3 )构象的概念;

 4 )高分子链的柔顺性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5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计算法;

 6 )高分子链柔顺性的表征;

 7 )晶体和溶液中的构象;

 8 )一般了解蠕虫状链;

考试要求:

 1 )掌握单个高分子链的基本化学结构及构造,高分子链的构型;

 2 )理解当分子链的组成、构型、构造不同时,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会有很大差别。

 3 )掌握高分子链的构象、柔顺性和链段的概念,以及柔顺性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高分子的构型与构象之间的区别,高分子的构象与柔顺性及其表征。

 

2.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基本内容:

 1 )内聚能密度的概念;

 2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3 )各种结晶形态和形成条件;

 4 )聚合物晶态结构模型;

 5 )结晶度及其测定方法;

 6 )非晶态结构模型( Yeh 两相球粒模型和 Flory 无规线团模型);

 7 )液晶态的基本概念;

 8 )液晶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条件;

 9 )液晶的特性和应用;

 10 )聚合物的取向现象、取向机理、取向度的表征和应用;

 11 )高分子合金的概念、相容性和组分含量与织态结构的关系;

 12 )非相容高分子合金的增容方法和相容性表征;

考试要求:

 1 )了解内聚能密度、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聚合物非晶态和晶态结构特征,取向的概念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3 )了解结晶度概念及其测定方法,晶态结构和非晶态结构的模型;

 4 )了解高分子共混物和复合材料的织态结构、高分子液晶的结构,理解各种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重点难点: 聚合物非晶态和晶态结构特征,取向、液晶态的概念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3.高分子溶液  

基本内容:

 1 )聚合物的溶解过程;

 2 )溶剂的选择原则;

 3 )溶解度参数的概念和测定;

 4 )Flory—Huggins 晶格模型理论的基本假设和高分子溶液热力学相关的基本公式;

 5 )相互作用参数和第二维力系数(A2)的物理意义;

( 6 )q溶液的含义和q条件;

 7 )渗透压的概念及公式的应用;

 8 )高分子浓溶液在聚合物增塑和溶液纺丝中的应用;

 9 )溶胶与冻胶的概念;

 10 )了解聚电解质溶液的特点和基本应用;

考试要求:

 1 )了解不同聚合物的溶解过程差异;

 2 )掌握溶度参数概念及溶剂选择的规律、增塑作用。

 3 )掌握从 Flory—Huggins 晶格模型理论出发,所推导出的高分子溶液混合过程的混合热、混合熵、混合自由能和化学位与小分子理想溶液的差别及产生差别的原因;

 4 )理解何为 Ɵ 溶液,相分离及其机理;

 5 )了解浓溶液的重要特点及聚电解质的特点与应用。

  重点难点: 溶度参数概念及溶剂选择的规律,高分子溶液热力学相关的基本公式

 

4.高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基本内容:

 1 )各种平均分子量的统计意义和表达式;

 2 )分子量分布宽度的表示方法(多分散系数、多分散指数、微分分布曲线、积分分布曲线);

 3 )端基分析法、气相渗透法、粘度法测分子量的基本原理、基本公式、测试方法、所测分子量的为哪一种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范围;

 4 )聚合物的沉淀与溶解分级方法、原理,画出积分分布曲线和微分分布曲线;

 5 )GPC 的分离机理、实验方法、数据处理;

考试要求:

 1 )了解高聚物分子量的统计意义及分子量分布的表示方法。

 2 )掌握应用高分子溶液性质测定分子量及分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膜渗透压法、光散射法、粘度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及溶解度分级 )

重点难点:各种统计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表达式、表示方法及测量手段; GPC 测量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和原理。

 

5.聚合物的转变与松弛  

基本内容:

 1 )聚合物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

 2 )模量(或形变) — 温度曲线上的各种力学状态和转变所对应的分子运动情况;

 3 )玻璃化转变的现象、自由体积理论,一般了解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

 4 )玻璃化温度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及调节;

 5 )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结晶能力的关系;

 6 )等温结晶动力学方程和应用;

 7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过程的特点和熔点的影响因素;

考试要求:

 1 )了解聚合物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

 2 )理解模量(或形变) — 温度曲线上的各种力学状态和转变所对应的分子运动情况;

 3 )掌握玻璃化转变的现象、自由体积理论,以及玻璃化温度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及调节;

 4 )理解分子结构和结晶能力的关系;等温结晶动力学方程和应用;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过程的特点和熔点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掌握玻璃化转变过程中所对应的自由体积理论、玻璃化温度、玻璃化温度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和调节手段; 分子运动与分子结构和力学状态之间的关系。

 

6.橡胶弹性

基本内容:

 1 )橡胶弹性的特点;

 2 )通过热力学分析掌握橡胶弹性的本质;

 3 )橡胶状态方程及一般修正;

 4 )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结构与性能关系;

考试要求:

 1 )了解橡胶弹性的特点;

 2 )掌握橡胶弹性本质及在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温度和分子结构之间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掌握橡胶弹性本质及在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温度和分子结构之间相互关系。

 

7.聚合物的粘弹性  

基本内容:

 1 )聚合物的粘弹性现象和分子机理(包括蠕变现象、应力松弛现象、滞后现象、力学损耗);

 2 )粘弹性的力学模型理论( Maxwell 模型、 Kelvin 模型和多元件模型);

 3 )松弛时间谱和推迟时间谱的物理意义;

 4 ) Boltzmann 叠加原理及应用;

 5 )时温等效原理( WLF 方程)及应用;

 6 )测定高聚物粘弹性的实验方法;

 7 )掌握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损耗角正切、对数减量之间关系;

 8 )建立分子运动与动态力学谱之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

 1 )掌握聚合物的粘弹性现象和分子机理;测定高聚物粘弹性的实验方法;

 2 )了解粘弹性的力学模型理论分子理论

 3 )掌握时温等效原理( WLF 方程)及应用;

 4 )理解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损耗角正切、对数减量之间关系。

重点难点:聚合物材料在受力情况下所产生的各种粘弹性现象、分子运动机理、力学模型及数学描述;时温等效原理及其应用

 

8.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基本内容:

 1 )聚合物应力 — 应变曲线、从该曲线所能获得的重要信息,以及各种因素对应力 — 应变曲线影响;

 2 )屈服现象和机理,银纹、剪切带的概念,了解屈服判据;

 3 )聚合物的强度、韧性和疲劳等概念;

 4 )格理非斯的脆性断裂理论;

 5 )聚合物强度的影响因素、增强方法和增强机理;

 6 )聚合物韧性的影响因素、增韧方法和增韧机理;

考试要求:

 1 )掌握聚合物应力 — 应变曲线、从该曲线所能获得的重要信息,以及各种因素对应力 — 应变曲线影响;

 2 )理解屈服现象和机理,银纹、剪切带的概念,了解屈服判据;

 3 )掌握韧性和强度的影响 因素及增韧、增强方法和机理。

重点难点: 会从聚合物应力 —— 应变曲线获取信息,掌握屈服和断裂现象及其机理、韧性和强度的影响 因素及增韧、增强方法和机理。

 

9.聚合物的流变性

基本内容:

 1 )聚合物粘性流动的特点;

 2 )非牛顿流体的概念和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3 )聚合物熔体剪切粘度的主要测定方法;

 4 )影响高聚物熔体剪切粘度的因素;

 5 )聚合物熔体的弹性现象和原因;

 6 )一般了解拉伸流动;

考试要求:

 1 )了解聚合物粘性流动的特点;

 2 )理解非牛顿流体的概念和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3 )掌握影响高聚物熔体剪切粘度的因素,聚合物熔体的弹性现象和原因。

重点难点: 掌握由于聚合物是长链大分子所带来的流动特征与小分子的不同,重点学习粘度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加工流动性的方法。

 

三、参考书

1.华幼卿,金日光 主编 . 高分子物理(第四版)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2.金日光,华幼卿 主编 . 高分子物理(第三版)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何曼君,陈维孝,董西侠 . 高分子物理(修订版)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4.马德柱,何平笙,徐种德,周漪琴 .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计算机网络》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836

英文译名:Computer Network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类各专业

要求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

考试时间:3小时

分数:150分

教材: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7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参考书:Tanenbaum等著,严伟译. 计算机网络(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考题类型:单项选择题(40分)、判断题(20分)、简答题(45分)、综合应用题(45分)

考试内容: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发展过程等;理解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等概念;掌握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和联系。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协议、实体、服务等概念

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2、物理层

掌握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信元、信宿、编码与调制等基本概念;了解常见传输介质的基本特点;理解信道复用技术的实质;了解同步数字系列标准和常见宽带接入技术;掌握奈奎斯特定理、香农定理和码分复用的应用。

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等基本概念

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

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

信道复用技术

数字传输系统

宽带接入技术

3、数据链路层

了解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了解点到点的数据链路层的基本问题,掌握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介质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理解CSMA/CD协议;了解扩展的以太网和高速以太技术。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组帧和差错控制

PPP协议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和CSMA/CD协议

局域网拓扑结构

扩展以太网

高速以太网

4、 网络层

掌握路由算法(距离-向量路由,链路状态路由)原理及其具体实现(RIP和OSPF);了解IPv4的数据包结构、头部常用字段的含义;了解IP地址分类和CIDR技术;能实现子网划分和超网合并;了解网络层其它协议(ARP、DHCP、ICMP)。了解虚拟专用网和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了解IPv6地址的表现形式。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网际协议IP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ICMP协议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IPv6的主要特点和IPv6地址

5、 运输层

掌握UDP数据报的基本原理;了解TCP最主要的特点、了解三次握手协议、理解可靠传输工作原理,掌握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的方法。了解TCP的有限状态机。

运输层寻址与端口

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

UDP协议

TCP协议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停止等待协议和连续ARQ协议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6、应用层

掌握DNS、FTP、电子邮件及WWW的概念、基本原理,所涉及的网络协议等。

DNS系统。层次域名空间、域名服务器、域名解析过程

FTP。FTP协议的工作原理、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电子邮件格式与MIME、SMTP协议与POP3协议

WWW。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HTTP协议等

 


 

[新祥旭]考研

考研一对一辅导专家

科学的辅导体系

庞大的师资资源

优质的教学服务

为考研助力

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理工科考研联盟]

曹老师高分咨询微信:15201318739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