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始终如一:北大考研专家联系新祥旭陈老师
考研之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漫长而艰难的,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助你一路拼杀到复试结束。在备考的几个月里,你可能会周期性地感觉学习效率低下、精神状态不佳,以致失去自信,这在考研一族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能不能克服这种现象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凭经验来说,当你陷入这种低弥期时应当及时分析原因。如果确定是过度疲劳引起的,那么给自己放一天假,好好睡上一觉是最佳的选择。一定要切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只是心理上的反复,那么不要认为效率不高不如休息,等到状态好了再学,这样不但浪费宝贵的光阴,还最容易导致中途放弃。一定要强迫自己继续学习,保持好学习的习惯,同时要通过心理暗示恢复自信。
参加考试的时候更是要拿出所有的勇气,准备面对任何困难。不管自己准备得到底如何,考试前一定要充满信心的走进考场,而且告诉自己不论结果如何都要尽到全力,千万不要想:我今年准备得不充分,这次就当练练手,撞一下运气,考不上明年再来,这样你就百分之百失败了。当看到试卷上有好几道大分值的题不会做时,更要沉着,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难题绝对不是只难住我一个人,大家都不会做的话等于此题未出。这种时刻发扬一下阿Q精神还是有好处的。
首先,说一下北大古代文学专业书目的选择:
因为我的准备阶段比较短,时间紧张,我并没有看过很多参考书,也就不能大范围评价哪些书对考研是有效的、哪些书是可以放一放的。在专业课的准备中,专业一“中国古代文学”,我看过的是袁行霈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和这套文学史配套的习题集;专业二“中外文学基础”,我看的是红皮的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两本,和北大出的其他几个方向的一套对应白皮书教材,每个方向一本书,如《现当代文学三十年》《文学原理》《西方文论史》和《民间文学概论》等等。
再说一下专业课的复习方法:
北大古代文学的两门专业课,一是“中国古代文学”,二是“中外文学基础”。专业课不像公共课有很多题可以做、有很多资料可以翻,很大程度上是看书的功夫。当然,看书也是要有方法和效率的。我的专业课一的复习是:在复习阶段看过一遍高教社出版的袁行霈主编四卷本古代文学史和这套文学史配套的习题集,找来的另外几份资料只看了开头,就因为时间不够放弃了。看书过程中,我是一次看一两个章节的内容,边看边思考以前读过的原典是什么样的、书中对原典的论述是怎么生发展开的、哪些观点在文学史上是重要的、文学史体现出来的前后脉络发展联系是怎么样的、有哪些节点和代表性作家作品,等等。看到觉得可能是考点或者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就划下来。看完一遍之后在笔记上将划过的部分按名词解释或论述题目的形式写下来。我看这四本书是一个字不落下地认真看认真想,连每一章节后面的注释也一视同仁。个人感受,北大古代文学考研,虽然官方没有指定书目,但是在必须要有一套文学史作为基础参考的情况下,袁行霈老师主编的四卷本是很合适的一套,适合作为复习的基础工作。当然,也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要按照这本书来写,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整合,乃至于要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专业课二比起专业一来说,范围广但是专精程度要求不高,当时我在看完四本古代文学史之后,距离初试只剩两个周多,在时间完全不够的情况下,我选择的是重点看每本书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理论概念和脉络梳理,因为这是最可能考的也最能把握的每本书的重点,是考试中最值得注意的地方。至于较为细节和深入的长篇论述就没有看。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风险很大。有效的是,大题的论述中,我除了一个简答题不太会之外,其他题目都是比较熟悉的,大方向的得分基本稳住了;风险的是,几个名词解释我只会一半,而且在论述大题的过程中,在一些较为细节的地方也疏漏明显,答得不够好。所幸专业二的题目难度和判卷标准都不像专业一那样高和严格,所以得分也是不高不低,起码两门专业课上是稳住了没翻车。如果大家专业课实在是看不下去,可以上一个新祥旭的专业课辅导班。
然后,关于安排时间和作息:
我觉得时间和作息是十分个人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顺序和精力充沛的节点,不需要严格要求一定要按照一个科学的时间表来规定自己,只要将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好、思维最清晰敏锐的时间段全力投入到复习中,就一定会有成效。而且要学会劳逸结合,不能逼自己太紧,起码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说是为了强调,用时间堆出来的考研和用效率堆出来的考研,二者相比应当注重效率,而非单一低效的时间投入。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研成功,学业有成!
本文来自新祥旭学员,转载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