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经验:
公共课:英语一
我在高中阶段的努力学习为英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在考研过程中我对英语也一直没有松懈。去年三月份,我从考研英语阅读题的题源-英美外刊入手,两天一篇,开始了考研英语的备考工作,事实证明训练阅读对提高阅读水平很有必要,最终我的考研英语阅读只错了两道题(一共20道)。九月份,开始考研英语单词的背诵和真题(1998年-2015年)的研究,英语考研5500个单词一轮一轮不停息地背一直持续到考试那天,而真题则前前后后研究了五六遍,最后还找了英语二的历年真题当模拟卷来练手。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丁晓钟老师,考研英语一直是踏踏实实跟着丁老师走,虽然最后没有拿到自己期待的80+的高分,但76分的成绩也算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
专业一:汉语基础
专业一主要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以及考研进阶教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等几门对汉语本体进行研究的课程的综合性考察,所以这几本教材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从八月末开始专业课的复习,通常是将教材从头到尾看一遍,包括绪论和目录,先对这门课程的知识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一节一节地仔细看,将一些细碎的知识填充到大的知识框架中,并且研究编者对编写内容先后次序的安排以及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有的知识串成一个知识链,这样每遇到一个知识点都能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最后再用历年真题来查缺补漏。强调真题的重要性并不是提倡搞题海战术,而是要从做题的过程中提炼出高频考点和自己看书时未曾注意到的知识点,从对错题的分析过程中更正之前对这类知识点的错误理解,这样真题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用。我是在对知识点有了深入透彻的理解后才开始做真题,一共做了2013年-2015年全国汉硕真题卷近百套,这个过程也是对我脑海中搭建的知识框架进行“大修补”的过程。相对其他几门科目而言,《现代汉语》的复习工作特别细致,大到正文内容和课后附录的各种图表,小到每一页下面的注释,都有可能成为考点,而且每次做真题都能发现新的知识点。《古代汉语》主要复习前两册,主要看一些重点文献,因为真题中古文翻译只占10分。因为复习时间紧迫,我参加初试时基本没看《古代汉语》。往年北语的初试真题中基本不涉及《语言学纲要》而是有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中各种语言学理论的考查,今年一反常态,语纲在初试中占了将近30分而语法教程一点都没涉及,对语纲毫无准备的我只能靠着过去学习的一点记忆答题。好在我的记忆力还算靠谱,最终专业一取得了137分的好成绩。这也给我一个教训:凡事都要有万全的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专业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专业二是对《中国文化要略》、《西方文化史》、《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等课程的综合考察,这是一门非常“活”的科目,不仅要求我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而且很多题目都涉及对外汉语课堂实际案例,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复习备考中要多多注重平时的常识积累,对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都要涉猎尤其要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我把本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当做课外读物来看,还从图书馆借了中国历史常识等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书中的很多文化差异方面的例子在材料写作中都可以直接引用。引论是汉硕考研必备的经典,全书的脉络特别清晰,记忆起来也相对容易。初试时对教案写作的准备很仓促,以致没有注意到这道题中常常出现的听说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在考场上看到“请用听说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给原文设计四种练习”的题目要求时脑袋一阵懵,只能凭自己的理解简单设计了一下,最终只得到了不太理想的118分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