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系介绍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是1961年根据文化部的决定建立的,是培养电影文学人才的专业学系,它的前身是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的编剧编辑班。
文学系自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学术型主要是艺术学下属的“国际电影文化传播”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下属的“电视剧创作理论”方向;专业型有电影学下属的“电影创意与策划”方向、“电影剧本写作”方向,以及广播电视学下属的“电视剧剧本创作”方向。
文学系自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电影学学科下的博士研究生每年招收数人。
此外,文学系还曾招收过高职学历教育(2001级)、专升本学历教育(1998级、2000级、2002级、2003级、2005级)的学生。
除学历教育外,文学系历史上还招收过多种层次的进修班(如编剧进修班、理论进修班、高等学校电影课程青年教师进修班、高级编剧进修班等)。自2008年起,为适应影视产业需要,文学系每个学期均招收一期编剧进修班学员,至2019年已招收至第23期。
二、招生目录(参考23年招生)
学习方式: 全日制
招生人数:10(拟接收推免5人)
研究方向:电影剧本创作是电影创作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电影艺术整体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电影剧本的创作水准。本研究方向旨在选拔出具有电影剧本写作经验和一定电影剧作理论基础的考生,经过更高层次的电影剧作实践和更深层次的电影剧作理论教学与科研,使其成为在电影剧本创作和电影剧作教学方面都具有较高能力的专门人才。
本研究方向学制三年,毕业时将以电影剧本为主、以电影剧作理论研究的论文为辅,进行答辩。
考试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艺术基础理论
④电影剧本写作
复试分数线
22年:总分:361 政治:60 外国语:70 业务课一:105 业务课二:95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总分:305
21年:总分:346 政治:60 外国语:60 业务课一:100 业务课二:100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总分:259
20年:总分:348 政治:60 外国语:60 业务课一:100 业务课二:100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总分:280三、参考书目
《艺术基础理论》参考书目
1:教材类
《中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研室集体编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
《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概论》 王宏建 文化艺术出版社
《艺术学原理》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舒晓鸣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阅读书目
《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 广西师大出版社
《谈美》 朱光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美学散步》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学原理》叶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认识电影》 (美)路易斯·贾内梯 中国电影出版社
《什么是艺术》 (美)沃特伯格(Wartenberg T.E.)著,李奉栖译 重庆出版社
《艺术:让人成为人》 (美)理查德.加納罗等著,舒予/吴珊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的故事》 (英)贡布里希 广西美术出版社
《电影剧本写作》
电影剧本写作是电影剧本创作方向能力测试的专业科目。
考试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所给的材料(包含命题、背景资料、人物及主要情节等),按要求完成一篇具有视听思维、情节完整、逻辑合理、人物鲜明的电影短片剧本。
录取信息
2022录取6人(最高分366、最低分361)(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人,307,305)
2021录取10人(最高分396、最低分352)(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人259,332)
三、22年复试及录取细则
1.复试比例
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应采取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2.复试考核方式及内容
考核方式
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核方式为远程网络视频复试,复试考核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10%;
专业面试90%
总成绩计算办法
考生总成绩(满分100分)=初试成绩(满分500分)/5×50%+复试成绩(满分100分)×50%。
四、真题回忆
电影剧本写作(2022)
题目:《第十四天》
要求:从以下材料中选取相关素材补充或完善剧本,创作一部情节完整的短
片剧本,字数不少于2500字
材料:8月5日,北京召开第232场疫情防控发布会,近期,受德尔塔变异病毒影响,
国内多地相继发生聚集性疫情,首都北京面临的疫情风险和防控压力持续增大。为进一步扎紧社区(村)防控篱笆,筑牢首都疫情防控屏障,根据中央和市委有关要求,我们及时对国内来(返)京人员社区(村)健康管理有关政策进行了优化和升级,现就有关措施予以明确和重申:
一、凡有病例发生地(市)全域来(返)京人员,或通过各种渠道得知自己可能是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以及其他风险人样的来(返)京人员,请务必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居住宾馆酒店报告,自觉接受健康管理。
二、对高风险地区已来(返)京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观察和7天健康监测,集中观
察期间,应严格遵守集中观察点的各项管理规定,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三、对中风险地区已来(返)京人员,一律实施14天居家观察和7天健康监测:不具备
居家观察条件的,一律实施集中观察,居家观察期间应严格遵守居家观察有关要求,做好
家庭防护,做到足不出户,凡违反规定擅自外出的,一律转至集中观察点进行集中观察引起疫情传播或者造成传播风险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