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周老师对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学院及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简介
学院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政治系,成立于1949年12月5日。1953年10月华中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成立,开设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并为全校学生开设政治理论课。1993年华中师范大学法商学院成立;1994年新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1996年更名为政法学院;2004年11月原政法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部合并组建成立新的政法学院;2012年5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2017年2月定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于2018年入选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思政主要研究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和教改。包括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体系改革,思想政治课改革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理论与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分析,思想政治课教材教法研究等。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学型中学政治教师。
目前,学院由当初的单一政治教育专业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政治学(非师范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国际政治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办学层次也由过去单一招收本科生向招收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发展。
队伍建设
学院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教研部和思想政治教育系及研究所(中心、基地)。现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授28人(二级教授6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30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5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教指委委员、教育部"思政杰青"等3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教学能手、影响力人物、提名人物、全国教学展示获奖等7人;湖北省人民政府津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5人;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湖北省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养计划入选者等14人。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20多人次。本学科的招生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建设
学院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两个一级学科以及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学科建设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于2007年入选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于2008年入选湖北省首批一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于2008年入选湖北省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估等级为A,进入全国前2%-5%学科,列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建设学科。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攻读博士学位、文化宣传部门,高校教师,研究人员。
二、专业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06 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复试范围:
第一,综合面试: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约为5分钟。
第二,外语能力测试:每名考生复试时间约为5分钟,外语自我介绍不超过1分钟,外文问答约4分钟,考官给外语能力面试分。
第三,专业面试:主要对考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进行测试,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约为10分钟。
每位考生面试总时间为20分钟,面试成绩由各复试小组成员独立打分后计算平均分。
复试加试。同等学力考生(以报名信息确认时资料为准)需要进行加试。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每位考生加试哲学、政治经济学两门专业课。加试科目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单科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满分为100分,60分合格)。
三、推荐参考书目
333参考书:
1.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 《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主要参考书)
5. 《教育学基础》第三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辅助参考书)
806参考书:
1.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胡田庚、赵海山,《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技能训练》(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2022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386;政治(51分);外语(51分);业务课一(77分);业务课二(77分)
招生计划92,已接收推免人数6
五、2022报考录取数据
复试人数:117 拟录取:92(含2名推免生,实际录取90人) 初试最高分:420 初试最低分:349
六、备考建议
一、院校与专业选取
决定考研是在2018年十一月份,那时候是我大学人生的低谷,唯一让我能够安心前进的,莫过于继续升学,知识也是当下我唯一能够抓住的东西。出于对教育和历史的喜爱选择了学科历史,院校的目标在华中师范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之间犹豫不决,后来凭着考研的一腔热血以及对本科大学的不甘心,选择了难度更大的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华中学科历史专业课二考试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我学了半年的历史,在九月时华中发布2020招生简章,由中国近代史变为历史综合,作为一个跨专业的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时我的确很崩溃,难受过后理智恢复华中的考研专业,因为是跨专业的,对于历史综合要考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我的基础太薄弱了,这半年时间学习发现虽然喜欢历史但是这和考试并不能挂钩,华中学科思政考学科思政教学论和教学技能,这或多或少都和333教育综合有关,如果我学历史综合,就是重新再掌握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不过2019年是华中学科思政最为热门的一年,复试分数线高至372,他的录取人数却在2020年扩至91人,这是相比其它院校来说,录取人数最多的院校。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学科思政是一种博弈,也唯有如此,才能有一定的转机,在家人和身边朋友的支持下,毅然地选择了学科思政。
二、考研初试经验
思想政治理论:因为我本身是文科生,对于政治的学习不会那么畏惧,因此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耗费的时间也不会太多。跟大多数一样,我从暑假7月才开始学习政治,政治起初是有跟一个补习班来上,然后买肖秀荣的一千题刷,每上完一个单元就开始刷题,但是自身的学习效果以及老师的讲课方法不太适应让我觉得不是很高效,暑期的基础就打的不牢固。到九月时每天补看徐涛的视频,弥补一些知识点的缺失,然后二刷一千题。十月买了蒋中挺的书跟着再把一千题中错误的题再刷一遍,这样知识点会更牢固。十一月就要多刷卷子,买大量的的预测题,各个机构老师的预测题,例如肖八、徐涛八套卷、米鹏但凡是有预测卷的,都要买来刷,此时要注意在11月之前,可以只刷选择题,政治得选择题得天下,大题在十一月后,可以分析答案,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我在12月时才开始背肖四肖八的大题,有时间的时候看徐涛的小黄书答题思路。当时流传的小白政治考研资料,我也是全都背完了。由于我专业课的任务很大,在政治的学习中完全是每天抽一两个小时来学习,再加上前期基础的不牢固,我的政治成绩分数只有68分,没有达到给我提分的状态。因此在复习政治的时候不可过度浪费时间,也不要轻易忽视,如果政治能够学好,是一个很好提分科目。
英语:英语是最让我惊喜的科目,看到成绩的时候还挺惊讶,居然能考76分,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我考的英语二,能上70分也是理所应当的,英语二相较于英语一简单许多,因此一般考英语二上70分并不困难。考研的整个过程,英语是一直不能停下学习的学科,尤其是单词的记忆,每天必须打卡。单词在考研英语中尤为重要,所有的学习都是以单词为基础,强烈推荐墨墨记单词,这个APP非常好用,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辅助你记单词,重复不断地回顾,让你每一个记住的单词都印象深刻。我在考研期间空余时间都拿来记单词,每天睡前打卡之后才睡觉。单词书用的是朱伟的恋练有词,也是由于专业课太耗时间,朱伟的视频也没有看,纯碎只是在记单词。到暑假7月开始刷题,2001年至今的卷子都要刷,推荐买黄皮书和一份纯试卷。黄皮书用来一刷,纯试卷用来二刷,在一刷时强调细致,保证每一篇阅读都能读懂理解,不着急做题,但是要将文章读懂,将不认识的单词标出记忆。题目适当分析,错误的原因,自我总结出来。唐迟的阅读讲的很好,思维清楚,建议在暑期时跟着唐迟的课,一遍一遍刷阅读。根据一刷的完成,在10月以后进行二刷,二刷强调做题的正确率,一定要标出自己错误的原因,总结知识。英语阅读尤为重要,分值也很高,新题型和翻译比较简单,可以在十月份后练习,作文11月开始背模板,每周进行一次作文练习。考研英语是有一定的技巧在里面,尤其是阅读选择的出题方式,跟着老师细心归纳,基础打捞,每天抽出三个小时时间学习,英语上70一点没有问题。英语真题十分重要,要重复不断地刷题,预留近三年的卷子模考,不用再预测卷上耗时间,英语题目的预测没有政治那样高效。
333教育综合:这门课程是我耗时耗精力最多的一门课程,从三月开始看华师考试推荐书目,看到三月中旬觉得过于浪费时间,四月开始学习中国教育史,结合自己的理解画思维导图,在七月之前把四本书都简单地学了一遍。到七月开始进行第一轮的背诵,暑假结束必须过完一轮的背诵,背书讲究技巧,先背自己画的的思维大纲,再不断地填充细小的知识点,九月往后不断重复的背诵,因为有四本书,知识点庞大细杂,因此很容易忘,在背的时候也要不断地回顾不断地记忆。到11月后,应试解析四本背的就很快,大概两周就过完,到最后一周过一遍,然后就背诵各大院校的考题,按照其他院校考题模拟练习,333华中历年都有一些重复考题的出现,因此真题也相当重要。后期对知识点的出题方式有一定的认知,因此对于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要学会归类背诵,考前做几套模拟题训练,333华中题目历年都很多,避免慌乱答不完题的情况。333的考试能够灵活答题的基础就在于知识点的记忆,以及对知识的理解,333也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所收获的科目。华中333改卷非常严苛,今年能考110分+的都是很高的分数,不过我只有105分,比我预期的要低很多,可见333的复习要更细致一些。
806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由于是9月中旬才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学习非常紧凑,到11月才过完第一轮,不过由于教育综合的基础,二轮开启的时候就轻松很多,心态也比之前平和许多,806的记忆点也不是很多,教学论和新课标内容多一些,教学技能的内容我后面没时间就记了每章知识点的大框架,考试的时候也是凭借记忆自己写的,专业课二的改卷没有333那么严苛,基础打牢120分以上很容易,虽然我只考了119分,较于基础比较薄弱,还挺惊喜的 。
三、复试经验
华中今年复试线365,今年参加复试117人,录取92人,含2名推免生,实际录取90人。我的初试分数很低,排名在112左右,复试成功逆袭,总分排67名成功录取华中师范大学。今年由于疫情特殊原因,分数、国家线、复试线都出的很慢,打乱了往常的节奏,因此这半年也是逆袭的最好机遇。分数出来后,按照以往的经验,复试是笔试+英语口语+综合素质面试,笔试占比也很重要,学科思政笔试是专业课二的内容。这让本就不够充实的我要比别人复试更加认真,三月开始我就着手复习专业课二,每天保证八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英语口语也很重要,准备英语和中文的自我介绍,一些日常对话,闺蜜在国外一年,今年刚好在家中,就一直指导我的英语口语。因此我的专业课和口语两个月的练习,到最后无论是怎样改考试的模式,也没有很慌乱,线上问答让我更加自信,也许正是因为这股自信,让我在倒数的名次中成功逆袭。复试中思维远比单纯记忆更加重要,尤其是老师的问答,要理清思维。回答的条理清晰。今年我所在的教室是胡田庚教授主持的,复试前对于各个导师的论文都要了解清楚,扩展自己思维与知识,新课标也非常重要,一定要了解足够的课程改革内容,从真题中也能看出胡教授对新课标尤为重视。
收到复试成绩刚好是5.20,惊喜也很惊讶,但私心觉得理应如此。去年一年总觉得短暂,像一场梦,不想去描述考研多艰难,牺牲了多少亦或是经历了多少,我想回忆的不过是每天清晨树林读书声宿舍路途的昏暗灯光以及窗外由嫩芽到绿叶再凋零的香樟树,它们拼凑成我一整年的记忆,似乎忘了图书馆誓死豪赌的厮杀,忘了无声流泪的夜晚,只有一遍遍背诵书本一遍遍获取知识的心安,考研源于自我也成于自我,年少总该经历一次,能考上吗?不知道,但我还是想考上,我无论如何都想考上,这样一来,或许就能见到未曾见过的风景了。最后也送给学弟学妹们陪伴我考研的一句诗“也不过只是为了想让这世界知道,坚持与反复之后,柔水终成雕刀。”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