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上岸经验分享
一、主要参考书目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古代史编+近代史编+现代史编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史学史》王晴佳李隆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国通史》钱乘旦许洁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英国通史》钱乘旦江苏人民出版社
二、近四年录取情况与复试分数线介绍:
【招生趋势】:受2022年推免生不足影响,今年考研录取人数扩招至11人,2023年情况未知,正常稳定在6人左右。
【专业课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难度逐年增加,出题趋势灵活。名词解释较为基础,近几年没有出过偏题怪题,之前几年考察过英文名词解释,这两年也没有再考察,但是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准备。论述题题目以基本历史学知识为主线,穿插着对史学素养的考察,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历史学特别是世界史专业书籍和论文的拓展,同时需要结合史学前沿和史学史,考察整体的掌握能力。
三、专业课复习建议及经验总结
复习总体策略:
1.以教材为纲。市场上的一些复习材料,如某孙博和某无聊,都可以看。但不能完全依赖他们。最重要的是回到教材中,脚踏实地地做笔记。南京大学世界历史指定教材是吴齐的六卷本,它是根据横向和纵向联系的历史观点编写的。
2.真题和读书整理。因为南大近些年喜欢考名著的评价,因此也需要课外扩展名著的读书报告。真题:1995年以来的南大世界史真题整理,将真题按照古代史、中世纪、近代史、现代史进行划分。然后以教材和笔记为基础,进行系统性的练习与找寻规律和题感。
3.由于教材上的知识有些地方论述的不够深,因此,应该按照国别和地区,对英法美德俄日中东进行了通史整理,主要就是将吴齐本教材上关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按时间对应的事件进行整理,特别是南大特别爱出的英美国别,应该着重复习。
4.《西方史学史》与《国际关系史》学习时都注重框架背诵,《西方史学史》较为简单,掌握每一段时期的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以及观点。《国际关系史》掌握近代国际关系的理论结论并结合世界史来复习。
我是从寒假就开始复习了。在复习规划上,我用了两个月时间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通读了一遍,在这两个月时间里只是用笔在教材上勾勾画画,结合大学前两年(我本科用的教材是马工程)学过的知识,加深对基本史实的印象。在看完一遍教材之后,我便结合历史学统考313的考试大纲,边看教材边梳理历史线索,然后在笔记上画框架以形成基本骨干,同时有选择的将一些重要历史考点填充进去,在此期间我还看了一些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名校公开课,以求进一步加深理解,时间大概用了一个多月。在有了这两遍教材的基础之后,我便边看历史学专著和论文,边按照历史框架来背诵历史知识。我首先分成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这几个领域来从古代史一直背到现代史,然后按照国别,重点记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这几个南大经常考的国家。虽然背诵的早,但是历史学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遗忘又重复记忆的过程,所以这只是第一遍的背诵记忆。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便将1995—2020年的真题拿过来,首先对真题进行分类,也是按照我上面提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来分类,然后再按照国别和时段来分类论述题,从近30年的真题可以看出南大的论述题从来是只考英国、法国、美国、希腊罗马这些内容,所以我在下一步复习中便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进入暑假一直到12月考研正式拉开大幕,我便按照一周定时做一套真题,其余时间背诵教辅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根据真题来分析薄弱点查漏补缺的方法进行复习。而在空闲时间我会按照《外国史学史》的内容,结合本科期间老师上课用的西方史学史PPT来将史学史的内容再复习背诵一遍。这样复习对于南大世界史来说考到260分以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四、公共课复习
考研英语复习:大三的寒假,我背诵了朱伟的《恋恋有词》。从四月份开始,我开始观看田静对长句和难句的解释,并在辅助材料上补充语法知识。8月,我开始听讲解翻译的课程,并完全按照他的要求进行培训。与此同时,我在暑假开始背诵王江涛的大小作文。单词背诵贯穿整个过程。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复习真题中的生词上;把真题至少刷三遍。第一次控制时间。不要纠结是非。完成后,理解并翻译整篇文章。找出生词和生词难理解的句子。第二次试着快速翻译整篇文章,第三次试着完全正确。
考研政治复习:观看徐涛8月份的视频课,并使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演讲,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肖四和肖八之前,最好刷两次1000题。当你厌倦了学习英语、专业课时,可以通过学习政治选择题或者背诵来放松。同时,在这段时间里,最好把徐涛的《小黄书》或其他珍品拿在手里背诵。
新祥旭—南京大学考研辅导班著名品牌!
手机/微信:153-1367-6544(新祥旭张老师)
微信号:xxxzhang321
咨询QQ:160-8989-730 (空间相册可看机构环境及学员上课照片)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长远天地大厦A2座21层新祥旭考研
乘车路线: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下C口出北行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