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前面
考研经验文章分享相信大家看过很多,每个认认真真备考过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希望大家可以辩证的看待每一篇文章,并非效仿高分文章就能获得同样的结果。当我们回溯这一年的备考经历时,总会或多或少主观神圣化某些题某本书,认为我是因为跟着这个老师做了这些题背了这本书让自己能够得到这些分数的,但或许这些经验可能并不适合别人呢。
备考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自己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的认真学习就可以了。没有普适的经验,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有得只是瞄准方向一往无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相信只要坚持到最后,且每天都有进步,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考研很辛苦,但是学姐希望每一位下定决心趟这趟“浑水”的学弟学妹都可以好好度过这段时光,也许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后,一阵急促的闹钟也能把回忆带到那年备考时。
二、择校篇
相信每一个选择考研的同学在心里都有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也许从来没有跟人讲过,但这一定是支撑你走完这段路程的动力。而于我,能够以东道主的身份跨进暨南彩虹门是我高三那年的梦。高考失利,与暨大失之交臂,最后在一所平平无奇的一本院校度过了四年但终究想要弥补那时候的缺憾,再加上找工作处处碰壁,于是毅然决定加入考研大军,这是我唯一一次可以接近暨大的机会。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也太过于感性了叭,我高考时目标是清华北大难道也要把它作为考研目标院校吗?但是我想说这是我经过多番对比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混过考研圈的人可能在备考方法上千差万别,但从来不会有人反驳的一天王牌定律——选择比努力重要,择校比备考重要。
在做择校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因为这很可能就是未来我们就业发展的地方,我是学经济的,比较而言北上广深的机会总要比内地多)是否985、211(机会多、平台大、学术氛围好但是竞争大难度大,因此要辩证看待)。
专业首推本专业、跨专业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本专业的优势在于专业课要相对轻松一些,本科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跨专业如果不是兴趣很难支撑你看完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专业课参考书。
其次要看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招生情况、报录比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研本来就是一场信息战,你了解的越多胜算越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相信自己,也要认清自己!过程艰难且漫长你可能会被质疑、想放弃、想逃避,但请你相信自己,给自己打气,当然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要在认清自己真正实力的前提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然后一往无前,才不会白忙活一场。
努力是个矢量词,它只有在对的方向上才可能光芒万丈,否则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备考不易,希望以上建议可以帮助大家在择校问题上少走弯路。需要指明的是,专业院校的选择会夹杂很多个人情感,别人经验判断只能做参考,具体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
三、初试复习篇
精髓:计划+行动+总结=效率
1.英语一
从开始接触英语我们就被告知词汇量决定了你的英语水平,确实要想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单词是一定要跨过的门槛。尤其是考纲规定的5500词必须掌握,当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去刷真题会有质的提升。也有人认为直接在真题阅读里区学习单词,把阅读中遇到的难词全部摘抄再强化记忆,但我并不推崇这种方法,阅读的价值是让我们分析出题思路、推敲行文逻辑以及归纳解题方法的并不是单纯用来记单词,仅仅把阅读真题当作词汇库,无疑是对真题的浪费。单词书我用的是绿皮书(当然很多人用的红宝书也是可以的)。我一般在早饭和午饭后一个小时用来记忆单词,注意考研单词不需要你能够准确的默写出来,看到英文能知道几个典型的中文意思足够了。
阅读我有买了张剑的黄皮书前期用来试手,很多人一直都强调阅读的技巧性,但我觉得并不适合我。不是所有题目都有技巧,而且一味依靠技巧很容易翻车。我一直觉得只要词汇量达到了阅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在阅读前期我也走了不少弯路,精确的翻译每一行每一篇,耗费了很多时间发现我竟然没有一点进步。后来调整为只摘录生词和陌生搭配并巩固强化(不管做了什么笔记一定记得勤复习)。
关于作文,我花了大量时间背模板,但到了考场脑子一片空白,很难想起来背的东西。当然也得幸于平时有摘录和仿写的习惯,作文整篇下来还算顺手,这里也比较建议大家在平时阅读或者刷微博时遇到一些好的句子可以做一下摘录。
2.数学三
数学参考书我用的36讲、1000题以及李永乐的真题详解。需要强调的是,真题一定不是简单让你用来做题的,要会总结真题的套路,尤其是线代和概率论每年考的知识点都差不了太多,甚至连解题步骤都一样,这样的分送你你要不要?
在我看来数学取高分的唯一技巧就是多动手多总结,认认真真的推敲每道题的出题点易错点,反思总结错误,才能保证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3.思想政治理论
我在政治上的投入很少,所以我的方法可能只适合追求效率想要短期速成的伙伴。
政治买了肖老的精讲精练、1000题,但是最后发现教材太罗嗦了看了一节什么也没记住,尤其是近代史毛概那些时间线的串讲以及人物作品的汇总。1000题是用来熟悉知识点的,再后边就是背肖八肖四,选择题4四遍以上每个知识点都要深刻挖掘,大题不需要完完整整的背句子,背几段最重要最精华的剩下的自由发挥,政治大题不存在压中原题的问题,只要积累的语句够了就能拿40分+。
4.专业课
虽然我一开始就决定考暨大区域经济学,但是专业课起步还是很晚,10月底才开始看书,也可能是因为本科有学过经济学,有点基础。专业课的复习和公共课不一样,信息跟方向特别重要。基于时间和信息的考虑,我在新祥旭报了一对一的辅导班,事实证明直系学姐还是能给你很大的帮助的,尤其是到了复试的时候。暨大的官网会公布考研大纲和历年考研真题,803的参考书是平狄克微观和曼昆的宏观。虽然我开始的很晚,但是我还是听学姐的认认真真的把教材过了两遍,专业课的复习重点首先是理解,要在心里对知识点有一个粗略的知识框架;然后是背诵,所有的知识要能完美的展示在答题卡上必须要背基础的理论和概念;最后要会灵活运用,暨大近年来的出题风格越来越灵活,因此要多锻炼自己理论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尤其是最后一道案例分析题,学会与所学的理论联系,再适当发挥。
经济学的答题比较注重图文结合,暨大专业课出题不会很难,教材、真题、课后习题是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料,推荐大家可以看下专业课视频尤其是跨考生。
关于对教材的一些学习方法:在第一遍看书的时候,不管是学到微观的成本曲线,那还是宏观里的凯恩斯理论、古典和新古典学派,估计都会抓狂。切记囫囵吞枣的看,不要想着一遍就全部搞懂,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天才。我自己在学习的时候,第一遍看过去那些东西在脑子里像浆糊一样,都是学到后面或者回过头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还有一点就是课本里的图都很重要,一定要自己动手画,多总结,最后做到不看书把图原原本本的都能全部画出来。经济学和数学一样,千万不能不动笔觉得自己光看懂就行了,这是大忌。
四、复试准备
按照往年经验暨大经济学初复试占比一样五五开,而且报录比1:1.5,意味着1/3参加复试的要成为炮灰,所以不要想着初试过线就万事大吉,复试不好好准备连调剂的机会都没了。
今年复试因为疫情原因在线上举行,因此取消了笔试,初复试占比也调整为六四分。
复试没有指定专门的参考书,我看的是郝寿义、安虎森的《区域经济学》和张敦富的《城市经济学原理》,这也是新祥旭学长推荐的。但是根据复试情况,老师提问的除了一些基本原理很少会问到书上的知识点,建议大家在备考的时候多看一些暨大老师们的文献,在复试的时候不经意的提一下。复试老师们会比较注重科研经历,如果本科有科研经历肯定是可以加分的。还有一定不要给自己挖坑,没看过的书也别装看过不然会比较尴尬。复试过程中最怕空气突然安静,不要沉默太久不讲话,老师整体都还是比较温和的不会刻意刁难大家,所以放松心态别太紧张,实事求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就很棒了。
五、写在最后
终于上岸,与其说是一篇经验贴,不如说是一次考验历程的回顾。直到现在听见当初的闹钟铃声心里还会五味杂陈,我们都经历着每个考研人应该经历的——稀少的头发、蜡黄的皮肤、飙升的体重以及渐行渐远的朋友。考研路漫漫……考研路漫漫,痛苦很多、磨砺很多,没有人会在意你迎着几点的太阳伴着几时的月亮,没有人了解你挑灯夜读却背了又忘的崩溃,但是只要考上了,一切都值得。
欢迎报考暨南大学,下个九月,彩虹门下见!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