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回流是体循环静脉管输送血液流回右心房的过程,体循环静脉系统的血容量很大,占血液总量的一半以上,静脉易扩张,又能收缩,因此起着血液贮存库存的作用。
静脉的收缩和舒张可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使循环机能能够适应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时的需要。静脉回流的基本力量是小静脉(又称外周静脉)与腔静脉或右心房(又称中心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小静脉压力的升高或腔静脉压力的降低都有利于静脉回流。由于静脉管壁薄,静脉压低,所以静脉回流还受到外力如肌肉收缩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重力作用等等的影响。当上述因素阻碍静脉回流时,机体会出现种种表现。
心肌收缩力的增强,可使心腔中血液排空较完全,从而增大小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促进静脉回流。当右心衰竭时心肌收缩减弱,排血不完全,致使中心静脉压升高,静脉回流受阻,静脉系统淤血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及下肢浮肿等症状。呼吸运动中胸内负压的变化,对腔静脉中血液的回流有促进作用,严重的气胸患者,由于胸内负压的降低或消失会引起静脉回流的障碍。在重力作用下,直立时下肢血液不易回流。当由蹲位突然站立时,有的人因调节机能不全,回心血量会突然减少而使动脉血压下降,引起脑血流减少而感觉头晕眼黑。对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宜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少腹部和下肢静脉的回流量,使肺部充血减轻,从而减轻或消除呼吸困难。肌肉节律性的收缩对分布于其间的静脉管起着挤压作用,使血液循静脉瓣的开启方向流回心脏。长期站立的工作缺乏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性活动,下肢静脉中的血液不易回流,故容易造成静脉曲张。在临床工作中,鼓励手术后的病人或产妇适当活动的道理也在于此。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及其原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在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也越多;反之则减少。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血程度的指标。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增强,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心室舒张期室内血压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中血液的抽吸力量大,静脉回流增多。心衰时,由于射血分数降低,使心舒末期容积(压力)增加,从而妨碍静脉回流。
(3)体位改变:当人体从卧位转为直立时,身体低垂部位的静脉因跨壁压增大而扩张,造成容量血管充盈扩张,使回心血量减少。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当骨骼肌收缩时,位于肌肉内的肌肉间的静脉收到挤压,有利于静脉回流;当肌肉舒张时,静脉内压力降低,有利于血液从毛细血管流入静脉,使静脉充盈,在健全的静脉瓣存在的前提下骨骼肌的挤压促进静脉回流,即“静脉泵”或“肌肉泵”的作用。
(5)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内压进一步降低,使位于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跨壁压增大,容积扩大,压力降低,有利于体循环的静脉回流;呼气时回流减少;同时,左心房肺静脉的血液回流情况与右心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