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的结果还是没有公布,心里也有点不安。应师妹师弟的要求,匆忙中写了个总结,文笔不好,如记流水账一般,但愿没有语病和错别字,希望对大家有用!谢谢!
2012北师大对外汉语考研经验
大学三年多来,今天终于可以懒懒地享受一两天清闲了,重新走在考研复习那时候每天重复的路线,真有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朦胧感。想想,是该好好写点什么的时候了,我是一个带着百分之百的感情做事的人,总是忘不了回忆过去,总忍不住在月色微蒙的夜晚肆意的流露那一束束愁绪,似乎浅浅品味过去的种种已经逝去的疼痛成为一种习惯的病态美,苦难美。我想从今天开始我很可能就要开始回忆考研的这一段艰辛挣扎反抗绝望的战争了。然而,在考试开始的那一刻开始,备考的那一杯浓咖啡就已经开始稀释,开始冷却。在考场上这一过程渐渐逼近零点,所有的一切却显得有点淡然,有点遥远,唯有一点,每场考试开始的时候望见北京师范大学几个赫然大字,竟有一种热泪盈眶的冲动,有一种爱之切恨之深的不平和矛盾。
考完之后自觉全身的细胞都被解放了,把考试丢开,准备毕业论文、英语专八,也一边开始找工作。那时,在心里早已经无数次预演成绩出来时的表情——很可能就是抹去伤心的泪水,作别心爱的目标。我已经不再害怕失败,不再害怕伤心。
到了成绩公布的那天,心依旧非常的淡定,上午还跟以前的外国学生一起出去吃饭,学生还说帮我找工作的事。下午两点多回来,做了一套专八真题。然后打开电脑,点进网页,输入身份证号码,403分,吓了一跳,以为自己输错身份证号了——关闭——再进去,结果一样。英语76,政治74,专业一126,专业二128.。旁边还有我的名字,相信了~~
那一刻,泪水早已经没有了,起茧的心已经麻木了,回想这一路走来~~
选择对外汉语教学,选择北师大——为了不后悔对对外汉语这条路,像我这样这么清白地了解的真相的同学恐怕不多。大学三年,理论知识专心学过了,教老外汉语也好几百个小时了,对外汉语前景的真实情况我也心知肚明了。对很多跨考的人来说,或许对外汉语有着一个幻想的光环。对于有些懵懵懂懂考研的人来说,考研就是想再读几年书。对我,对外汉语的吸引力仅在于教学挺有意思,语言现象挺有意思也挺值得研究。汉语的神妙之处有时真的只能让人拍案称绝,那些道不明说不清的“理”真让人爱恨交加。我就是喜欢用理论去分析各种语言问题。
我首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三个学校:北师大,华东师范大学,还有中大。给我们自己专业的三个老师发了邮件请教他们,黄老师跟我说:“去北师吧,你适合去北京。”黄老师本科和硕士都是在北京读的,对那里比较熟悉,我也比较相信他,自己也比较想去北师,心里虽然害怕,但就那样决定了。其实很早之前想要去北语,但是考虑到北语不是211,心里有些疙瘩。我本科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广州人们习惯称它广外或者外语学院。是挺不错的学校,我也是从湖南高分考进去的,但是不是211,保送那会儿真是受气。所以决定要选个211学校。
记得那次跟自己很佩服的一位老师说我想考北师大,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说:“北师大有难度哦!不过,年轻怕什么,敢去闯要去闯就去吧!”我说:“知道了~~”。于是没顾虑那么多,决定要地坚定前行,之后黄老师帮我找了两个北师大对外汉语在读研究生,其中一个在实习的师姐不建议我报,几次邮件(这个邮件往来我在网上发过,也被人转载过,在犹豫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儿)来往之后,我犹豫了,但是最终决定还是要继续。后来我的直系师姐(师姐考了两年北师大,第三年气不过,干脆报考北大,最终考上了)跟我说北师大不太公平,还是报其他学校好。我仔细分析了师姐的说法,觉得师姐考两年没上,心里对北师没好感也是可能的,直觉告诉我应该继续。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不可以,小马过河,只有自己才知道水有多深。我知道我可能太自以为是,是我太固执,是我太倔强,但是能怎么办呢,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对于选学校我考虑得比较多,甚至是太多了,这一波三折很折磨人,也浪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建议各位有目标就别考虑太多,自己努力就好了。
大三下学期还有专业课,加上自己读高级翻译双专业,课程更是不少。另外自己还在实习,身边带了几个学生。所以复习时间并不多,不过学生活动自己是全面收手了。好好利用时间,平均下来每天能复习三四个钟头。抽时间整理了一些专业课笔记,《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是重中之重,我把笔记做好之后,趁热打铁记了一遍,《古代汉语》我就开始读文章,培养语感。一二册我都抄了一遍,自己加了一遍标点,翻译了一遍,每天再记十几个常用词。因为北师大考的文学其他很多学校都不考,所以我就暂时没整理。师姐说,第一遍复习打基础,很重要,如果第一遍不扎实,后面要提高就会很困难。所以,我第一遍做得很仔细。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或者查资料。我们图书馆的资料算是比较全的,找到不少的书辅导自己。我个人做事很认真,一个问题不把来龙去脉高清楚,我会觉得理解不到位,心里不畅快,所以喜欢找其他书看。对于考研的人来说,如果时间充足,有精力的话,多看点书肯定是有好处的。
准备考研的人一般都会问要不要买资料的问题,我当时也拿不定主意,就问师姐,两个师姐都说她们都没买,也没报辅导班,就自己扎扎实实复习。我当时也看到一些师姐卖资料,价格不低,心里就掂量了一下儿觉得不值,就作罢了。之前好友准备考北语,买了一套资料,后来不打算考研,就把资料送我了,我挑了一些比较实用的用了一下。后来又把北语资料给了研友翩,她后来跟我说,那套资料真的很好,北语历年的考题很多都能在上面找到答案,今年也不例外,只是提问方式不同而已。我想,师姐们整理的资料应该是有用的,要是经济条件允许,买一套也无妨,但前提是好资料。不过,如果擅于整理笔记,理解能力不错,也有心思却看其他书,自己做也完全没问题的。
参考书之外的一些杂书也看了好几本,这段日子没什么压力,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符淮青的《现代汉语词汇》、朱德熙的《语法讲义》、还有一本也是北大的,好像是《语音学教程》、徐通铿的《语言学概论》、陆俭明的《现代汉语语法五十讲》、周一民的《现代汉语》、伍铁平《普通语言学纲要》的全都简单地看了一下儿,有的懂有的不懂,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还是很享受的。看了徐通铿的《普通语言学概论》“字本位”的研究角度,真是开眼界,虽然先生的理论备受争议(这是后面看书才知道)。我不能说这些书在考试方面到底给了我多少帮助,但是我觉得这些经典的书籍,考研的人不去读读也说不过去。
关于英语,因为广外是语言类学校,重视英语学习,我又读高级翻译,所以英语基础还算不错。英语复习一定早点开始,我上半年4月中旬开始记英语单词,用的是星火英语,书页下方按照记忆曲线告诉你怎样反复记忆,觉得效果还挺好,我就背了两遍。还背了几篇新概念的文章,平时看看China Daily.
政治的话,虽然心里挂记着,但是都说不用太早复习,就只买了一本旧的考纲放在那儿。我觉得英语和政治大纲买旧书没问题,反正每年变动不大,只有政治那个习题什么的,倒是买新书好。
七月期末考试之后,暑假开始了。暑假是复习的关键。我跟研友两个人一起回家,待了三天就一起回了学校,两趟火车一坐,得了感冒,喉咙肿得厉害,所谓“万事开头难”就是这样罢了。广州的夏天很热,好在学校图书馆开放,里面空调也开着,复习就好多了。现在想来,学校这方面真是很贴心啊。
回到学校是7月21日,正式开始复习了。首先几天是每天9个小时,后来加到10小时,早上6点半起床,吃完饭,七点10分开始早读,中午11点20吃午饭,睡半个小时,晚上复习到10点半。暑假在学校复习考研,考司法考试的人很多,图书馆氛围不错。翩喜欢一个人复习,我就跟舒一起,她考北师比较文学。两人学习习惯比较相似,都是要默读才能记住,记住的东西要用像讲课一样讲出来才算是能灵活运用了,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图书馆空余的地方默读,来回走动,第一次见到我的人不免觉得奇怪,但是我从来都是泰然自若地背,如果这个时候还要顾及别人的眼光,那可是得累垮的。我还经常跟人逗笑说:“说不定,我们也像马克思一样把图书馆那地方走出一条沟来”。舒跟我一起,心里踏实很多。有问题还可以一起商量,彼此鼓励一下。这一路走来,真的很感谢舒。
暑假专业课主要是把文学史笔记做好,北师文学史考的不深也不多,但是参考书有6本,光做笔记我就做了两个月,我当时也想买一份笔记,但没碰到合适的,就想反正整理笔记就等于记了一遍,也就算了。不过我还是建议,买一份笔记。花那么多时间做笔记,有点不值。然后是记《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两科的笔记,记忆的时候还不断看书,加深理解。有问题我就找翩聊,她看书看得比我还仔细,而且敢于质疑,我呢看书比较多,思路比较开阔,所以两个人聊天也都收获不少。当然有些问题扯得比较宽,离题较远,我们俩始终都没聊出结果,到现在还搁在那儿。暑假结束时,我的《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都记了三遍了。
然后是古代汉语,张之强的那版,我费劲千辛万苦地托朋友帮我从南校区图书馆复印出来,她都跑了三趟,后来还分三趟帮我送过来——感动啊。暑假我还没动那本书,主要是把一二册的通论做好笔记,记了一遍,然后回过头去把文章,字词等又过了一遍。到8月底时候才开始看三四册,里面文章很长,我花了很长时间看,也读了几遍。常用词是肯定要记的,通论部分就不用管了,据说初试是不考的。我买了福建人民出版社的一本习题,挺难的,但还不错。我就是看它只有一本,其他的都有两本或者四本。我从那时候就踏踏实实地开始做了。
这个时候我开始留意一下真题,捉摸了一下出题风格和方式,主要是让自己能够抓住书上的重点。
暑假开始做英语真题,三四天一套,掐好时间。做完之后把每一篇文章都读透,把单词查好,把不懂的句子分析好。每篇文章都读上3-4遍,我买了张剑的黄皮书,真的挺好。后来也买了他的阅读,也不错,难度有点大,错多了自己心里好好受着就行。
政治依旧没理。也没时间。
暑假复习完之后,心里很不安,觉得希望真的很渺茫,自己就像是在黑暗的隧洞中行走,看着前面那点光,忽亮忽暗的。但是既然都走到这一步,不到最后就绝不能放弃。开学之后,事情还是很多,我经常不是忘了带手机出门,就是调成静音。老师同学找一天都找不着我,心里很过意不去,也说了很多次抱歉,但是真的是很想静下心来复习。到了九月底,掀出保研的事,又是一次强震。这是第一次感受到压力无比大,自己好渺小,因为广外不是211不是985,自己想去的几个学校估计早就把我忽略不计了。而且就那么一个专业硕士保送,想想40000块钱读一个专业硕士,真是不值。所以去北师大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了,还是得靠自己“真枪实战”打下来。
大四第一学期,高翻还有五门课,老师也管得严,真是够呛,还好自己专业是没课了。我也逃了一些课,争取平均每天能复习12个小时。
九月中旬才把文学史比较弄好,就开始记忆,也买了齐鲁出版社那两本书,对其中的答案自己稍作修改,该背的都背了。只是第一遍过后没记住多少,心里有点怕,心想肯定是开始晚了,所以后面就多花了些时间,到考前一共记了三遍,然后做了一边梳理,把能够想到的会考到的知识都罗列了一遍,心里有个谱。
两门主要专业肯定是继续看,师姐都说《语言学纲要》到处是重点,确实如此.就那么薄薄一本书,那就好好理清楚,全部背下来吧。其他如北大新版的也可以看看,伍铁平的那本我做了点笔记,看了看。我买了配套的那本粉红色的习题,题目还行,但是一些归纳总结,名词解释不好,所以又买了齐鲁出版社那本绿色的。
《现代汉语》我也买了齐鲁出版社的书,但是觉得一般般,后来在图书馆找了习题,觉得那个挺适合考研,忘了什么书名了,好像是云南师范大学出的,淡黄色,里面有一些北京地区的往年的考题,也有一些自学考试的题目。复句分析,病句改错,修辞分析,划分句子成分都有。
朱德熙的《语法讲义》我认真地做了笔记,补充在现代汉语的笔记旁边,里面的一些分析很好,可以仔细看看。
文学史不用说考的都是名家名作名篇,我当时想,考的基本是我们多少知道的作家作品,关于这些作家作品的知识肯定要记住。我的笔记记得很细,所以其他的也顺便记了一些,后来考试的时候,发现自己记得还是挺全的,基本没有漏洞了。我没用那个三十年,也没怎么看,后来有点后悔,因为用那本书估计不会要花那么多时间。
这个时候就开始稍微看看张之强的古汉语了,本来是根本没时间,后来翻了一些,觉得会有用,所以就挤了时间看。里面通论很多部分我都自己整理了笔记,虚词的用法我还背了。文选部分我也看了一些,就当是培养语感,后面有一部分是没有标点的,我就自己加了标点。里面的文章挺好的,我也喜欢,所以每天睡觉前看一点点。
到了报名的那几天都还是心惊胆战的。好友跟我说:“都努力那么久了,怎么可以中途放弃。你要是改学校,就不是我认识的双红了。”听了她的话,我就决定要潇洒走一回,当一回冒险家吧。到了考试报名截止的六七个小时,舒突然跟我说她要换学校,就因为那什么肖哥恐吓,说考北师大胜算太小了。我那时是铁了心,跟她说:“我不想我以后后悔说:‘要是我当初坚持下去,或许情况会不一样’,况且失败了又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俩就盯住北师大,谁也没改。
后来为毕业论文见老师,老师问我最后报了哪里,我说还是北师大。老师说:“勇士!”“我不管了”,我说。老师说:“是,还年轻,怕什么,大不了浪费半年时间”。这之后我就变成了死缠烂打加厚脸皮,跟谁说道考研这事,我就说不管了,死也好活也罢,我就是要去考。我是固执,可是又能怎么样,这似乎没有理由没有源头。无欲则刚,没有那么重的得失心,反而走到更坚强、更豁达。你不死死地盯着目标,说不定目标反而离你越来越近。
我的政治复习开始得比较晚,9月20+号才开始复习,把大纲仔细看了一遍之后已经快十一月了,不过这一步很重要,政治不是死记硬背,如果能够理解透彻,不背也没关系,照样可以做好题,有一个研友就是从头到尾都没记过,就是认真看,灵活运用,但是我不行。后来买了一本风中劲草开始背重点,背了两遍就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可脑袋里还是一团浆糊,实在是慌得很。而且11月份自己模拟考了10年的英语真题,才65分左右,师姐安慰我说10那套题挺难的,不用太着急。那时任务依旧很重,政治英语复习却不见效果,真的很想崩溃,觉得死期快到了。我想,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于是便继续踏踏实实地英语复习,买了一本写作160篇,虽然里面的作文写得很烂,但是话题很全,连续几年都蒙中作文题。我把那些作文先自己改写好,然后再背,但是没有背完。人在有压力的时候潜力是无限的,之前背一篇作文要1个多小时,那时候最快可以再15分钟背下来。除此之外,就是反复做真题了,一定要多做真题,中间不要中断,做出感觉,我做了四遍,而且把一些做题心得都写下来,以便考前浏览。政治最后借了培训班的资料梳理了两遍,最后买了起航的20天20题,两套模拟题,把那些题目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背好,真的很多,我直到进考场之前都还在背。以前考试都是早早准备好,因为我害怕心里没底。这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面对这些压力到来如山倒的形势,渐渐变得平静,进考场的前一刻我依旧能够安心的记住几句。想想这真不是以前的我啊!政治最后的归纳总结的资料是研友给我的,她报了启航,一般般,不过有个老师带着,心里踏实点,复习速度可能快点。她最后也告诉我启航猜的题,其实一些冲刺卷里面也有,买两套卷子做做就明白了,考试的时候多写点就没问题了。
专业课最后的复习就是梳理知识体系,可以自己画一些简单的表格或者是图之类的,或者就照着目录复习。能够回忆起每一章的知识点,能够清楚的讲给别人听,基本就没问题了。
现代汉语重点还是理解,但也要记住才行。还可以针对北师大的题型选择做一些练习,那篇小文章也得准备一下,不过真题中有些题真的有点难,我没时间就没写了。各科的简答题考前做一两个练练手感就好。看到往年真题就知道北师大有时候也考一些常识,但是书上并没出现。比如说问《说文解字》第一个部首和最后一个部首各是什么,问你对“右文说”的看法。这种题目不多,如果来不及准备就只能临场发挥了,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准备,就在疲惫的时候到图书馆的书架上找点书翻翻,记得有一本叫好像《古代汉语常识》,很厚,像词典一样,里面基本可以找到语言学大部分的概念的解释,非常全,以古代汉语为主,但也有现代汉语。
关于作息时间,视个人情况而定。但北师大复习的内容不少。我从10月开始,平均每天有十二三个小时。我们图书馆有24小时自习室,很多人临考前在里面看到下半夜三四点,我的话有时候精神好我就看晚点,精神不好就早点回去休息。师姐总是告诉我要保证营养,不然到后面真的会吃不消。师姐去年考南京大学,最后身体不行,考试前几天每天跑医务室,最后考试大受影响。我身体一直很好,好友也一直在身边照顾,又是我买水果,又是帮我找资料,到最后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连体重都没减,真的很感谢她。
感谢考研路上陪伴我的朋友,感谢我的老师对我悉心指导。希望最后能够顺利进入北师大汉院——我的梦想。
复试的结果还是没有公布,心里也有点不安。应师妹师弟的要求,匆忙中写了个总结,文笔不好,如记流水账一般,但愿没有语病和错别字,希望对大家有用!谢谢!
2012北师大对外汉语考研经验
大学三年多来,今天终于可以懒懒地享受一两天清闲了,重新走在考研复习那时候每天重复的路线,真有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朦胧感。想想,是该好好写点什么的时候了,我是一个带着百分之百的感情做事的人,总是忘不了回忆过去,总忍不住在月色微蒙的夜晚肆意的流露那一束束愁绪,似乎浅浅品味过去的种种已经逝去的疼痛成为一种习惯的病态美,苦难美。我想从今天开始我很可能就要开始回忆考研的这一段艰辛挣扎反抗绝望的战争了。然而,在考试开始的那一刻开始,备考的那一杯浓咖啡就已经开始稀释,开始冷却。在考场上这一过程渐渐逼近零点,所有的一切却显得有点淡然,有点遥远,唯有一点,每场考试开始的时候望见北京师范大学几个赫然大字,竟有一种热泪盈眶的冲动,有一种爱之切恨之深的不平和矛盾。
考完之后自觉全身的细胞都被解放了,把考试丢开,准备毕业论文、英语专八,也一边开始找工作。那时,在心里早已经无数次预演成绩出来时的表情——很可能就是抹去伤心的泪水,作别心爱的目标。我已经不再害怕失败,不再害怕伤心。
到了成绩公布的那天,心依旧非常的淡定,上午还跟以前的外国学生一起出去吃饭,学生还说帮我找工作的事。下午两点多回来,做了一套专八真题。然后打开电脑,点进网页,输入身份证号码,403分,吓了一跳,以为自己输错身份证号了——关闭——再进去,结果一样。英语76,政治74,专业一126,专业二128.。旁边还有我的名字,相信了~~
那一刻,泪水早已经没有了,起茧的心已经麻木了,回想这一路走来~~
选择对外汉语教学,选择北师大——为了不后悔对对外汉语这条路,像我这样这么清白地了解的真相的同学恐怕不多。大学三年,理论知识专心学过了,教老外汉语也好几百个小时了,对外汉语前景的真实情况我也心知肚明了。对很多跨考的人来说,或许对外汉语有着一个幻想的光环。对于有些懵懵懂懂考研的人来说,考研就是想再读几年书。对我,对外汉语的吸引力仅在于教学挺有意思,语言现象挺有意思也挺值得研究。汉语的神妙之处有时真的只能让人拍案称绝,那些道不明说不清的“理”真让人爱恨交加。我就是喜欢用理论去分析各种语言问题。
我首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三个学校:北师大,华东师范大学,还有中大。给我们自己专业的三个老师发了邮件请教他们,黄老师跟我说:“去北师吧,你适合去北京。”黄老师本科和硕士都是在北京读的,对那里比较熟悉,我也比较相信他,自己也比较想去北师,心里虽然害怕,但就那样决定了。其实很早之前想要去北语,但是考虑到北语不是211,心里有些疙瘩。我本科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广州人们习惯称它广外或者外语学院。是挺不错的学校,我也是从湖南高分考进去的,但是不是211,保送那会儿真是受气。所以决定要选个211学校。
记得那次跟自己很佩服的一位老师说我想考北师大,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说:“北师大有难度哦!不过,年轻怕什么,敢去闯要去闯就去吧!”我说:“知道了~~”。于是没顾虑那么多,决定要地坚定前行,之后黄老师帮我找了两个北师大对外汉语在读研究生,其中一个在实习的师姐不建议我报,几次邮件(这个邮件往来我在网上发过,也被人转载过,在犹豫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儿)来往之后,我犹豫了,但是最终决定还是要继续。后来我的直系师姐(师姐考了两年北师大,第三年气不过,干脆报考北大,最终考上了)跟我说北师大不太公平,还是报其他学校好。我仔细分析了师姐的说法,觉得师姐考两年没上,心里对北师没好感也是可能的,直觉告诉我应该继续。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不可以,小马过河,只有自己才知道水有多深。我知道我可能太自以为是,是我太固执,是我太倔强,但是能怎么办呢,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对于选学校我考虑得比较多,甚至是太多了,这一波三折很折磨人,也浪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建议各位有目标就别考虑太多,自己努力就好了。
大三下学期还有专业课,加上自己读高级翻译双专业,课程更是不少。另外自己还在实习,身边带了几个学生。所以复习时间并不多,不过学生活动自己是全面收手了。好好利用时间,平均下来每天能复习三四个钟头。抽时间整理了一些专业课笔记,《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是重中之重,我把笔记做好之后,趁热打铁记了一遍,《古代汉语》我就开始读文章,培养语感。一二册我都抄了一遍,自己加了一遍标点,翻译了一遍,每天再记十几个常用词。因为北师大考的文学其他很多学校都不考,所以我就暂时没整理。师姐说,第一遍复习打基础,很重要,如果第一遍不扎实,后面要提高就会很困难。所以,我第一遍做得很仔细。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或者查资料。我们图书馆的资料算是比较全的,找到不少的书辅导自己。我个人做事很认真,一个问题不把来龙去脉高清楚,我会觉得理解不到位,心里不畅快,所以喜欢找其他书看。对于考研的人来说,如果时间充足,有精力的话,多看点书肯定是有好处的。
准备考研的人一般都会问要不要买资料的问题,我当时也拿不定主意,就问师姐,两个师姐都说她们都没买,也没报辅导班,就自己扎扎实实复习。我当时也看到一些师姐卖资料,价格不低,心里就掂量了一下儿觉得不值,就作罢了。之前好友准备考北语,买了一套资料,后来不打算考研,就把资料送我了,我挑了一些比较实用的用了一下。后来又把北语资料给了研友翩,她后来跟我说,那套资料真的很好,北语历年的考题很多都能在上面找到答案,今年也不例外,只是提问方式不同而已。我想,师姐们整理的资料应该是有用的,要是经济条件允许,买一套也无妨,但前提是好资料。不过,如果擅于整理笔记,理解能力不错,也有心思却看其他书,自己做也完全没问题的。
参考书之外的一些杂书也看了好几本,这段日子没什么压力,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符淮青的《现代汉语词汇》、朱德熙的《语法讲义》、还有一本也是北大的,好像是《语音学教程》、徐通铿的《语言学概论》、陆俭明的《现代汉语语法五十讲》、周一民的《现代汉语》、伍铁平《普通语言学纲要》的全都简单地看了一下儿,有的懂有的不懂,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还是很享受的。看了徐通铿的《普通语言学概论》“字本位”的研究角度,真是开眼界,虽然先生的理论备受争议(这是后面看书才知道)。我不能说这些书在考试方面到底给了我多少帮助,但是我觉得这些经典的书籍,考研的人不去读读也说不过去。
关于英语,因为广外是语言类学校,重视英语学习,我又读高级翻译,所以英语基础还算不错。英语复习一定早点开始,我上半年4月中旬开始记英语单词,用的是星火英语,书页下方按照记忆曲线告诉你怎样反复记忆,觉得效果还挺好,我就背了两遍。还背了几篇新概念的文章,平时看看China Daily.
政治的话,虽然心里挂记着,但是都说不用太早复习,就只买了一本旧的考纲放在那儿。我觉得英语和政治大纲买旧书没问题,反正每年变动不大,只有政治那个习题什么的,倒是买新书好。
七月期末考试之后,暑假开始了。暑假是复习的关键。我跟研友两个人一起回家,待了三天就一起回了学校,两趟火车一坐,得了感冒,喉咙肿得厉害,所谓“万事开头难”就是这样罢了。广州的夏天很热,好在学校图书馆开放,里面空调也开着,复习就好多了。现在想来,学校这方面真是很贴心啊。
回到学校是7月21日,正式开始复习了。首先几天是每天9个小时,后来加到10小时,早上6点半起床,吃完饭,七点10分开始早读,中午11点20吃午饭,睡半个小时,晚上复习到10点半。暑假在学校复习考研,考司法考试的人很多,图书馆氛围不错。翩喜欢一个人复习,我就跟舒一起,她考北师比较文学。两人学习习惯比较相似,都是要默读才能记住,记住的东西要用像讲课一样讲出来才算是能灵活运用了,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图书馆空余的地方默读,来回走动,第一次见到我的人不免觉得奇怪,但是我从来都是泰然自若地背,如果这个时候还要顾及别人的眼光,那可是得累垮的。我还经常跟人逗笑说:“说不定,我们也像马克思一样把图书馆那地方走出一条沟来”。舒跟我一起,心里踏实很多。有问题还可以一起商量,彼此鼓励一下。这一路走来,真的很感谢舒。
暑假专业课主要是把文学史笔记做好,北师文学史考的不深也不多,但是参考书有6本,光做笔记我就做了两个月,我当时也想买一份笔记,但没碰到合适的,就想反正整理笔记就等于记了一遍,也就算了。不过我还是建议,买一份笔记。花那么多时间做笔记,有点不值。然后是记《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两科的笔记,记忆的时候还不断看书,加深理解。有问题我就找翩聊,她看书看得比我还仔细,而且敢于质疑,我呢看书比较多,思路比较开阔,所以两个人聊天也都收获不少。当然有些问题扯得比较宽,离题较远,我们俩始终都没聊出结果,到现在还搁在那儿。暑假结束时,我的《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都记了三遍了。
然后是古代汉语,张之强的那版,我费劲千辛万苦地托朋友帮我从南校区图书馆复印出来,她都跑了三趟,后来还分三趟帮我送过来——感动啊。暑假我还没动那本书,主要是把一二册的通论做好笔记,记了一遍,然后回过头去把文章,字词等又过了一遍。到8月底时候才开始看三四册,里面文章很长,我花了很长时间看,也读了几遍。常用词是肯定要记的,通论部分就不用管了,据说初试是不考的。我买了福建人民出版社的一本习题,挺难的,但还不错。我就是看它只有一本,其他的都有两本或者四本。我从那时候就踏踏实实地开始做了。
这个时候我开始留意一下真题,捉摸了一下出题风格和方式,主要是让自己能够抓住书上的重点。
暑假开始做英语真题,三四天一套,掐好时间。做完之后把每一篇文章都读透,把单词查好,把不懂的句子分析好。每篇文章都读上3-4遍,我买了张剑的黄皮书,真的挺好。后来也买了他的阅读,也不错,难度有点大,错多了自己心里好好受着就行。
政治依旧没理。也没时间。
暑假复习完之后,心里很不安,觉得希望真的很渺茫,自己就像是在黑暗的隧洞中行走,看着前面那点光,忽亮忽暗的。但是既然都走到这一步,不到最后就绝不能放弃。开学之后,事情还是很多,我经常不是忘了带手机出门,就是调成静音。老师同学找一天都找不着我,心里很过意不去,也说了很多次抱歉,但是真的是很想静下心来复习。到了九月底,掀出保研的事,又是一次强震。这是第一次感受到压力无比大,自己好渺小,因为广外不是211不是985,自己想去的几个学校估计早就把我忽略不计了。而且就那么一个专业硕士保送,想想40000块钱读一个专业硕士,真是不值。所以去北师大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了,还是得靠自己“真枪实战”打下来。
大四第一学期,高翻还有五门课,老师也管得严,真是够呛,还好自己专业是没课了。我也逃了一些课,争取平均每天能复习12个小时。
九月中旬才把文学史比较弄好,就开始记忆,也买了齐鲁出版社那两本书,对其中的答案自己稍作修改,该背的都背了。只是第一遍过后没记住多少,心里有点怕,心想肯定是开始晚了,所以后面就多花了些时间,到考前一共记了三遍,然后做了一边梳理,把能够想到的会考到的知识都罗列了一遍,心里有个谱。
两门主要专业肯定是继续看,师姐都说《语言学纲要》到处是重点,确实如此.就那么薄薄一本书,那就好好理清楚,全部背下来吧。其他如北大新版的也可以看看,伍铁平的那本我做了点笔记,看了看。我买了配套的那本粉红色的习题,题目还行,但是一些归纳总结,名词解释不好,所以又买了齐鲁出版社那本绿色的。
《现代汉语》我也买了齐鲁出版社的书,但是觉得一般般,后来在图书馆找了习题,觉得那个挺适合考研,忘了什么书名了,好像是云南师范大学出的,淡黄色,里面有一些北京地区的往年的考题,也有一些自学考试的题目。复句分析,病句改错,修辞分析,划分句子成分都有。
朱德熙的《语法讲义》我认真地做了笔记,补充在现代汉语的笔记旁边,里面的一些分析很好,可以仔细看看。
文学史不用说考的都是名家名作名篇,我当时想,考的基本是我们多少知道的作家作品,关于这些作家作品的知识肯定要记住。我的笔记记得很细,所以其他的也顺便记了一些,后来考试的时候,发现自己记得还是挺全的,基本没有漏洞了。我没用那个三十年,也没怎么看,后来有点后悔,因为用那本书估计不会要花那么多时间。
这个时候就开始稍微看看张之强的古汉语了,本来是根本没时间,后来翻了一些,觉得会有用,所以就挤了时间看。里面通论很多部分我都自己整理了笔记,虚词的用法我还背了。文选部分我也看了一些,就当是培养语感,后面有一部分是没有标点的,我就自己加了标点。里面的文章挺好的,我也喜欢,所以每天睡觉前看一点点。
到了报名的那几天都还是心惊胆战的。好友跟我说:“都努力那么久了,怎么可以中途放弃。你要是改学校,就不是我认识的双红了。”听了她的话,我就决定要潇洒走一回,当一回冒险家吧。到了考试报名截止的六七个小时,舒突然跟我说她要换学校,就因为那什么肖哥恐吓,说考北师大胜算太小了。我那时是铁了心,跟她说:“我不想我以后后悔说:‘要是我当初坚持下去,或许情况会不一样’,况且失败了又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俩就盯住北师大,谁也没改。
后来为毕业论文见老师,老师问我最后报了哪里,我说还是北师大。老师说:“勇士!”“我不管了”,我说。老师说:“是,还年轻,怕什么,大不了浪费半年时间”。这之后我就变成了死缠烂打加厚脸皮,跟谁说道考研这事,我就说不管了,死也好活也罢,我就是要去考。我是固执,可是又能怎么样,这似乎没有理由没有源头。无欲则刚,没有那么重的得失心,反而走到更坚强、更豁达。你不死死地盯着目标,说不定目标反而离你越来越近。
我的政治复习开始得比较晚,9月20+号才开始复习,把大纲仔细看了一遍之后已经快十一月了,不过这一步很重要,政治不是死记硬背,如果能够理解透彻,不背也没关系,照样可以做好题,有一个研友就是从头到尾都没记过,就是认真看,灵活运用,但是我不行。后来买了一本风中劲草开始背重点,背了两遍就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可脑袋里还是一团浆糊,实在是慌得很。而且11月份自己模拟考了10年的英语真题,才65分左右,师姐安慰我说10那套题挺难的,不用太着急。那时任务依旧很重,政治英语复习却不见效果,真的很想崩溃,觉得死期快到了。我想,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于是便继续踏踏实实地英语复习,买了一本写作160篇,虽然里面的作文写得很烂,但是话题很全,连续几年都蒙中作文题。我把那些作文先自己改写好,然后再背,但是没有背完。人在有压力的时候潜力是无限的,之前背一篇作文要1个多小时,那时候最快可以再15分钟背下来。除此之外,就是反复做真题了,一定要多做真题,中间不要中断,做出感觉,我做了四遍,而且把一些做题心得都写下来,以便考前浏览。政治最后借了培训班的资料梳理了两遍,最后买了起航的20天20题,两套模拟题,把那些题目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背好,真的很多,我直到进考场之前都还在背。以前考试都是早早准备好,因为我害怕心里没底。这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面对这些压力到来如山倒的形势,渐渐变得平静,进考场的前一刻我依旧能够安心的记住几句。想想这真不是以前的我啊!政治最后的归纳总结的资料是研友给我的,她报了启航,一般般,不过有个老师带着,心里踏实点,复习速度可能快点。她最后也告诉我启航猜的题,其实一些冲刺卷里面也有,买两套卷子做做就明白了,考试的时候多写点就没问题了。
专业课最后的复习就是梳理知识体系,可以自己画一些简单的表格或者是图之类的,或者就照着目录复习。能够回忆起每一章的知识点,能够清楚的讲给别人听,基本就没问题了。
现代汉语重点还是理解,但也要记住才行。还可以针对北师大的题型选择做一些练习,那篇小文章也得准备一下,不过真题中有些题真的有点难,我没时间就没写了。各科的简答题考前做一两个练练手感就好。看到往年真题就知道北师大有时候也考一些常识,但是书上并没出现。比如说问《说文解字》第一个部首和最后一个部首各是什么,问你对“右文说”的看法。这种题目不多,如果来不及准备就只能临场发挥了,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准备,就在疲惫的时候到图书馆的书架上找点书翻翻,记得有一本叫好像《古代汉语常识》,很厚,像词典一样,里面基本可以找到语言学大部分的概念的解释,非常全,以古代汉语为主,但也有现代汉语。
关于作息时间,视个人情况而定。但北师大复习的内容不少。我从10月开始,平均每天有十二三个小时。我们图书馆有24小时自习室,很多人临考前在里面看到下半夜三四点,我的话有时候精神好我就看晚点,精神不好就早点回去休息。师姐总是告诉我要保证营养,不然到后面真的会吃不消。师姐去年考南京大学,最后身体不行,考试前几天每天跑医务室,最后考试大受影响。我身体一直很好,好友也一直在身边照顾,又是我买水果,又是帮我找资料,到最后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连体重都没减,真的很感谢她。
感谢考研路上陪伴我的朋友,感谢我的老师对我悉心指导。希望最后能够顺利进入北师大汉院——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