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校选择
时光荏苒,现在想想考研这件事,彷佛已经过去许久了。我是一位二战考生,至于二战的原因吗,不用多说,大家几乎都能猜到,复试没过。这就可以转回正题了,院校选择的重要性一下子就突出出来了。
一战时,我考的是本专业,选择的也是上海地区某个不错的211院校。但没想到的是,当年的竞争压力也是蛮大的,这算是一个客观原因。其次,便是自己复习方式有问题。作为一个二本院校出身的学生,在考研复习中最应该做的便是脚踏实地。可本人呢?在一战中却选择了听信学神们的话——不去背专业课。当同学们背完两遍专业课的时候,我竟然只是在埋头看书。结果呢,便是他们成功上岸,我溺水而亡,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调剂上。没想到的是,调剂这条路更是艰辛异常,根本走不通。总之,第一年只有凉凉这首歌与我相伴。
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我特别迷茫,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比别人差在哪里。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逼别人差,纠结再三后,最终选择了二战。
这次,为了稳妥一些,也为了圆自己高中时期的梦想,我选择了跨学科考研——跨考历史学。在确定专业之后,便是根据专业选择适合的院校。考虑再三后,我将大范围选在了东北地区。由于我想填报的院校是211及985。因此,我便根据院校性质及开设的学科,进一步缩小了选报的范围。这一圈下来,我发现能选择的院校便只有来辽宁大学、东北师大和延边大学。在一番对比后,我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了延边大学。延边大学作为一个211院校,它的历史学专业不算很差。关键是,性价比高。在本人考试当年,报考此专业的人并不多,进入复试的几乎都被拟录取了。
二、初试复习经验
院校选择其实并不是最困难的事情。最难的是,在决定报考延大后却找不到相应的复习资料。找不到相应的复习资料便意味着我之前的一切都是徒劳的。但,好在我没有轻易放弃。在这期间我翻遍了考研文库等地方,寻找参考资料。最终我找到了。如果找不到,大家也可以直接来新祥旭一对一辅导,他们的老师都是直系学长学姐,可以提供资料和专业课指导。
延边大学的历史学专业课并不是国家统考,它选择的是自主命题。因此搞清楚它的考试范围显得非常必要。延边大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这门学科的研究方向为日韩。显而易见,初试中专业课的考察范围便是朝鲜史与日本史。朝鲜史呢,用的是延大自己出的书,网上有卖的。至于日本史,则是由南开大学吴廷璆先生编写的那一版。
在初试中对专业课的考察并不难,考的均是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把握程度。所以,在初试之前,一定不要好高骛远,看朝鲜史和日本史这两本书就足够了。在复习当中一定结合自身特点,选取适合的复习方式。比如,有的人适合先看书理清思路,整理好笔记,根据自己笔记进行记忆。而有的人则适合直接背诵。无论哪种记忆方式只要是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方式。
当然,公共课在初试中也非常重要,尤其是英语这一学科。如果不能做到锦上添花呢,至少不能托后腿。在历史这门学科中,就不用寻思了,考的当然是英语一了。对于英语一的复习呢,两年总结下来,并没有捷径可走。因此,必须脚踏实地。英语的复习根据自己的程度,至少要分两轮。在第一轮中复习中,不要过于纠结正确率,而是找题感,并逐句的进行分析,直到自己完全理解为止。第二轮呢,便是提升速度和正确率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手懒,近三十年的真题含金量不容忽视。如果你觉得英语的复习是一座难以越过的高峰,那接下来你可以轻松下了。因为相比英语,考研政治的复习并不困难。只要看肖秀荣老师的肖四肖八就够了。肖八呢,看的是小题;肖四则是大题。(千万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没有为什么)
三、复试准备经验
相比我的同学,我几乎没有什么复试经验可推荐的。因为,我看的还是初试的两本书。在我印象当中,我们复试是进了25个人左右,最终录取了20个人。(其他人根据意愿调整到了学科历史的非全日制)复试内容并不难,因此不用操之过急,在初试成绩下来前后开始就行。在复试过程中,专业课的考察主要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在笔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西方历史学的内容,但面试的考察范围还是以朝鲜史与日本史为主。
四、最后建议与鼓励
首先,对于前辈们的经验分享吧,一定要睁大眼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值得学习的地方可以先原封不动的复制下来,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为我所用。对于存疑的地方则建议当作空气,一带而过。其次,考研是一场孤独而漫长的旅行,在这场旅行当中一定要保持初心,戒骄戒躁,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过度骄傲,最好是将每一天都当作第一天。在这场旅途中,如果遇到了难以解决的是,那就给自己放个小假,放松一下,但记得要按时回归。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