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各位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一的学姐。希望我的考研经验贴能够对你们的备考有所益助。
我的本科专业就是教育学,学校是山东的一所普通二本学校。决定考研报考南师是从大二就决定了的,一方面受大环境影响,考研大势所趋,因为如果不想当中小学教师,教育学本科不太好找其他工作了。另一方面是个人兴趣使然,大二下学期学了教育社会学的课,并且有幸参加了任课老师自己举办的读书会,读了一些社会学的著作,于是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确定了考研的方向就是教育社会学。大三下学期定考研院校时得知此专业是南师的优势专业,于是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选了南师,也不清楚报录比之类的,据说挺吓人,但是那些都无所谓了,就是一门心思奔它了。所以根据学姐的经验就是,如果确定了一所学校,就不要再犹豫或者怀疑自己,不要把该用来复习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南师的报考人数较多,具体报录比不详,报考难度系数师范类中等偏上。
南师在2019年之前是自主命题,去年刚刚改为311统考。两者专业书都是考教育学原理、中教史、外教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只是参考书选择不一样。
参考书目如下: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
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
二、初试经验
专业课复习:
教育学原理的书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并且都有规律可循。但是初试考试中考察的形式比较灵活,要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所以理解的时候要结合一些教育实践、教育热点,不可以只是死记硬背。复试考试的时候也会比较明显地考察你的综合教育素养,如去年复试笔试部分一道题是谈谈你的教育观。
中外教育史在所有的参考书里面是比较有意思的,不会觉得枯燥。并且是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讲教育,沿着历史的框架去记忆即可。初试中外教育史的考察在选择题部分容易出比较细致、容易被考试忽略的点,比如第一本家庭教科书是谁编写的?所以中外教育史的复习一定要细致,尤其是对教育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一定要重视。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方法同教育学原理,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选做题也需要考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教育实验研究。而教育实验研究又是考察的重点,考察频率很高。在选做题部分,考生要能够根据材料的需要设计实验。但是这部分也很简单,只要掌握实验设计的几种重点考察形式,如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前后测设计,就可以很容易的取得不错的成绩。
英语和政治复习:
4-7月,背英语单词,政治看肖秀荣老师书籍。
8-9月,英语开始做真题,政治做一千题。
9-11月,英语真题二刷,看宋逸轩完型、朱伟写作视频;政治看徐涛视频、背肖秀荣书籍。11-12月,英语三刷真题,背作文,王江涛和朱伟小黄书;政治做加背诵肖四、肖八,以及各类试题选择题,背诵徐涛考前必背15题。
三、记忆方法
1.随意记忆
随意记忆的方法就是利用每天零碎的时间进行碎片记忆,包括每天的睡前五分钟,或者是在这个餐厅吃饭排队的时候。除了零散的时间之外,还有每一处目光所至的空间,可以把单词贴到教室的墙壁上,或者是宿舍的墙壁上。
2.研友合作学习(最后俩月左右)
就是和舍友在去吃饭的路上,回宿舍的路上,选择一个知识点,每个人背一个点,或者是背一个题。这样能够把每天的知识点能够更深刻的记忆下来,并且你也能对知识点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四、复试经验
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比例1:1.2,录取6人,8人进复试。
关于复试笔试:复试的笔试题目比较灵活,基本没有多少知识点是书上背了就能答上的,所以平时要多看看有关热点话题的论文,修炼基本的教育知识素养。书上内容考察不多,重点是对教育学的综合认识,面(你的教育观)加点,这样就和也和平日的积累有关。笔试也会考初试的一些内容,所以初试的内容一定不要忘记。具体到很出名的人物思想观点。
关于复试面试:
面试考察的内容包括自我介绍,需要准备中文和英文两版,各两分钟左右,随机指定是中文还是英文。其次是英语提问,会根据自我介绍的内容提问,或者提问专业性的问题(不难)。再者是专业问题(中文),专业问题包括教育学专业的知识点和教育热点问题以及南师知名教授的研究方向的问题。
回答问题不要紧张,因为南师的老师很亲切的。以一颗轻松的心态上阵,从容面对就可以。专业问题一定要拓宽思路,尽可能多答,但是不会的自然也要诚实,切忌瞎编,不懂装懂,坦诚自然就OK。
整个复试会重点考察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研究热点问题,所以要重点准备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知识。
五、心灵驿站
考研这一年所有的疲惫不堪、焦虑不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考研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焦虑。当你焦虑的时候就去做让你焦虑的事情,但是把一件“蓄谋已久”的计划于看似平淡乏味的每一天中一步一步变成现实的感觉真的超级棒。你做三四月的事情,在七八月份自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