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院校是中国人民大学,专业也是社会学。由于各种原因,大学四年并没有取得可以保研的成绩,但是我确定自己希望能继续读研,所以在大三上学期便确定考研。双跨难度较大,所以我选择跨校而不跨专业。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在选学校方面绞尽脑汁,人大的学生没什么值得好选择的,加上专业所限,所以只能考北大。当然,选择社会学出于何种原因,每个人情况不同,所以不便讨论。我只能在目标确定后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所在。首先一点自然是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复习起来没必要重头开始;其次,人大的牌子在面试时作用很大,基本上只要进复试就没有多大风险(我在复试时抽到的题目完全不会,但是老师仍然没有难为我,反而一直安慰我说没事没事)。最后,高中文科的学习背景让我对政治和英语也丝毫不畏惧。所以分析起来,自己选择考北大社会学也是情理之中。确定考研后,我从大三下学期正式投入复习,总共用了两个学期的时间,中间暑假在家还浪荡了一个多月。最后考研成绩出来后,也是在我预料之中。我不是最优秀的,全部报考人数不到200,我的初试成绩排在第7名,有6名同学成绩比我更优秀,其中还有一个女生是我大学同班同学。我的英语74分,政治71分,都是很一般的成绩,所以我没有能力在这里谈论如何进行公共课的复习。专业课理论112分,方法和统计121分。理论方面也没有达到我理想的成绩,这是我复习过程中的失误。方法和统计部分我答的还算可以,主要是统计部分比较简单。2012年北大社会学本部面试前六名,录取4个(很变态,因为保研人数日增,苦逼的考研党名额很少),剩下两个分别调到本部女性学和深圳社会学。我恰好排在深圳第一位,所以最终只能去深圳读研。(顺便说一句,深圳除了学费比较贵,其他方面和本部没什么区别,老师都是从本部飞过去的,所以不用担心教学力量软弱。读的也是学硕。深圳有个口号是“学风正,酒风彪悍”,喜欢搞学术,喜欢喝酒的同学可以考虑的哈。)
其次说一下我用的参考书。网上有很多同学分享的经验,基本上差不多,不过多一份参考就多一份优势,希望还是能帮到后来的学弟妹们。总体来讲,想要考北大社会学,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大量教材和参考书,基本上可以认为北大社会学是国内高校社会学中需要参考书最多的。所以如果你时间短到连这些书都看不完,最好不要冒太大的风险。
(一)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教程》,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杨善华等,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杨善华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社会学分支:《人口社会学》,佟新;《劳动社会学教程》,刘爱玉;《家庭社会学》,杨善华;《农村社会学》,向德平;《群体过程》,方文译;《整合社会心理学》,夏学銮;《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杨善华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这本书是主要参考,当然年代较为久远,而且语言较为口语化,有时间的同学最好搭配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一起看);《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邱泽奇译(这本书考察内容不多,顶多有几个名词解释,所以没必要做重点)
(四)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郭志刚(这本书很难找,原版估计都绝版了,市场上有复印版,而且有的地方不清楚,难度也较大,因为比较数字化。建议把多元统计部分看好就没问题了。)
(五)论文部分有的同学推介大家看大量的论文,其实我个人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而且参考性不大。如果以后出题没什么大的变化,只需要把方文老师的论文看熟就没问题了,因为方文出题的内容大部分源自于他自己的论文和研究方向。
上述参考书除了必要说明的外,都是一定要精读、精读、再精读的。我当时看过的书好像不止这些,但是感觉都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所以索性不要耽误大家时间了。李守经《农村社会学》和韩明谟《农村社会学》我也看过,可以作为参考。至于什么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苦逼的看完了才发现没有考过一次,不知道哪个天杀的学长推介的),书又臭又长,还不怎么考,完全可以忽视。有的同学推介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吉登斯《社会学》;米尔斯《社会学想象力》;沃特斯《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波普诺《社会学》;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什么的,我个人感觉误导性很大。他们之所以推介这些书是因为以前考过某些概念,比如“差序格局”等,但是这些概念在教材中完全也能找到,同学们只需要了解大致意思即可,根本没必要为了考察可能性很小的概念而花费巨大的精力看这些东西。这些书可以作为想了解社会学的同学看,但是考研的话还是要将精力放在国内老师(特别是北大老师)亲自编写的教材。国外老师编写的教材或原著无论有多好,如果你考的不是国外,都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