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考研统考题目类型考察特点
第一:次重点 统考卷重点考察的知识点(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史学基础大纲解析 考点详解第三等标题之下的知识点:比如《第七章 宋部分》考点详解第一等标题的第二部分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王安石变法》——第二等标题《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第三等标题 第一点冗官冗员,第二点北宋的户籍制度(大纲解析第100页) 在这里统考试卷考察的就很靠南在户籍制度的 “五等版籍”或者后面的“青苗法” (2010名词解释)
第二:材料题
一般饮用原始史料与前代学者的评论,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此部分要求我们以材料联系相关学者及学术观点,比如2013一个材料题 考到了隋文帝皇后的地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当时的民族上的胡汉融合和政治上的关陇贵族,学者就是陈寅恪及其著作。
第三:分析题
注重中西历史交流 我以为考察的中心是中西为何走上不同的近代化道路和中西历史的差异,这个可以追溯的古代。。。比如曾经考察的轴心时代和2013年考察的美洲作物的影响。
这部分的答题应该从政治经文化军事思想民族等诸多方面论述。
(二)、题目分类复习概要及解题略论
第一、选择题 复习必须全面撒网,因为此类题目遍布全部复习材料,故切不可存侥幸心理。做题时主要就是“谨慎”二字。
第二、名词解释 复习时按照次重点(见上文)进行,全面撒网重点培养偏僻留心,此处的偏僻必须注意,近年来考察史学理论和史学著作有增加趋势,所以不可大意。复习时候可以注意看教材和材料中所引用的史学著作与史学家及其观点。比如2012年的《三朝北盟会编》,就在朱绍侯版古代史下册介绍过。
做名词解释的时候重点是概略,而不能仅仅注意精确。因为有些题目过于偏僻,答题应该以概括为主,比如2012的沙恭达罗。
对于名解的解题方法:长孙博《名词解释》论述甚详,可参看,此不赘述。
第三、材料题
首先说句读,句读主要靠平时阅读古文的训练,因为考研时间紧迫所以无法单独联系,因此考生可以在复习教材是注意其中引用的古文,比如中国古代史李斯和秦始皇关于郡县制的说法,近代史康有为等思想人物的引语等。然后多注意虚词,如“之乎者也”等因为这些词往往是断句的标志词。
其次 复习时候必须注意历史大脉络和各阶段特征,比如西方主要是以民主、自由为主线从古至今来展开论述,古希腊罗马是民主、自由之先声,中世纪是民主、自由之中衰,近代史民主、自由之复兴。
再次,答题时候从多方面论述 政治经济文化为主以材料中的主旨为旨归,可以引用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史学家的观点。比如如果材料题论述了中西近代化的不同,那么就可以论述罗荣渠的观点。
第四、分析题
首先,分析题从问答题演化而来,所以复习时候与材料题相似主线与分支搭配,注重中西比较。比如近代以来西方的近代化的自主性与东方近代化的被迫性。
其次,答题必须注意条理性,分条论述,夹叙夹议,主次分明,主要在前,次要在后,首尾照应,必须总结。
再次,答题每条之间互相联系,比如2013美洲作物题,政治上的近代化与经济上的工业化相辅相成。另外每条之间留一些空间,以便填写题目做完后又想到的内容。
第五、总论 按照大纲比例决定主次分析,如注重中国古代史和欧美近代史。没章节划出考过内容,比一次推测以后可能考的内容。如2012的名词解释考察中国近代史较多,那么2013的中国古代史较多。2012、2013都在选择题考过中国考古文化,那么2014在中国考古文化的复习上就可以减少一些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