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不是我第一次发帖了,一年前我也发了一个差不多的帖子,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给后来考研的人一些帮助。这一年里虽然自己不考研了,但也带了几个徒弟,给挺多学弟学妹提供了一些建议,在这其中我发现,当时自己写的那些经验很多东西都不是很清楚,也有点误人子弟的意思。所以一年后决定把原稿修改,重新发帖。这次发帖我同样要说,我写的这些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是万能的经验贴,就我身边考研的战友们来看,很多人都跟我的方法不一样,但大家都取得了很棒的成绩。大家可以多看多问,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为什么考研? 决定考研是在大三上学期的学期末,做这个决定原因很多,一方面是考虑自己的未来;另一方面对于高考的失利一直没有放下,借这个机会证明自己一下吧。很多人在决定考研的时候其实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感觉大家都在考,而且考了研还不用立即面对就业压力,索性就随大流一起考了”,这种想法其实是极其危险的。考研这件事其实说起来也不算很难,只需每天坚持学习10小时,方法得当,半年的时间足以让你去一个不错的学校。但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一天学习10小时容易,十天可能也能坚持,但几百天如一日的坚持真的不像说说那样简单,更何况考研的时候你还会遇到各种琐事、各种困难,考研的时候真的感觉全世界都在阻止你考研,如果这时候你自己连为什么考研都没有想清楚,那中途放弃的概率就可想而知了。 考研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要考研,但是又觉得自己考不上,每天学习也很辛苦,就每天到教室打卡,看起来也好像在学习,但其实心思根本没在学习上。这种状态最后考不上就怨天尤人,但其实那些看似在学习的时间只是被你白白浪费了而已,最后只能感动自己。所以,考研的时候投入感真的很重要,不止要每天坚持学习,更要坚持投入。 如何选择院校? 院校分这么几类:学校好专业好,学校好专业一般,学校一般专业好,学校一般专业一般。其中第二和第三种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也是有大概率考上的;第一种就会比较困难,这类学校的报录比十分可怕,一同参加考试的人高手如云,想要从其中脱颖而出就显得有些困难了。不过学校的难度向来是跟努力程度成反比的,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就好。目标学校尽量在5月份之前选好,有了目标之后我们就不会再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行动上也能够更积极果断一些,一些相关知识的储备就可以早些开始了。现在考研尤其是考名校越来越难了,如果不早点开始,像湖大这类注重基础的学校,你很有可能会因为基础储备不足而被淘汰。 如何把握复习时间? 我建议是5月份之前开始复习,7月份开始专业课的背诵记忆,这样的进度到12月份肯定就不会有问题了。每周复习6天半,留出半天来休息,劳逸结合效率更高。 我是从3月底开始的,3月底到6月底每天8小时(这段时间不要求你能够效率有多高能完成多少任务,而是锻炼你自己安心地待在自习室的习惯,这对后面的复习很有帮助的),7月到10月每天10到12小时(每天英语2政治2专业课7),10月到12月每天至少12小时,有时候会到14小时(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半)。如果大家也是按照这样的时间表复习的话,到了考前三周,可以考虑稍微减轻工作量,毕竟该做的之前都做了,考前就让自己保持状态和身体健康吧。 常见名词的解释 考研科目: 理科:英语政治专业课数学 文科:英语政治专业一专业二(或专业综合) 专硕、学硕简单区分: 专硕主就业,学硕主科研。但是学硕就业、专硕搞科研也都不吃亏,现在基本是互通的;专硕一般为两年制,学费较贵,学硕三年,学费相对便宜;专硕考英语二,学硕考英语一,相对来讲,英语二的题目要简单些。 初试、复试: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一般为每年12月最后一个周末,复试在第二年的三四月份,由各个学校组织。 国家线与自主划线: 初试结束后,国家根据全国考生的情况划定一条线,考生过了国家线之后就可以参加院校的复试。但全国有34所大学(全国39所985大学,除去西北农林国防科大等5所大学之外的34所学校)不参与这事儿,它们就是常说的“34所”,考这34所大学的考生需要过这所学校自己划地线才可以参加复试,这条线的分数一般比国家线要高。 调剂: 过了国家线而没有过复试的同学可以选择进行调剂,调剂分为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 A区B区: 可以理解为东部西部,这两个地区的国家线并不一样,A区要高,因此过了B区国家线而没有过A区国家线的A区考生可以调剂到B区;B区考生则不可调剂到A区。 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法上,我用的是最简单的“计划-执行”这样的方法,这个方法比较适合自己自制力较强的同学,因为定计划容易,但要严格执行计划就比较难了。 定计划的时候先要定下大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下面是每个阶段的计划,然后是每个月的计划每天的计划,定好计划之后按部就班地执行下来。计划在制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计划的弹性,保证有时间去处理“意外”的发生。举个例子:假如一本笔记是40页,自己尝试了一下,一天多的时候可以背6页,少的时候可以背4页,那定计划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天5页的标准去制定计划,这样8天可以背完,但我们制定计划的时候给自己的时间不要定8天,而是10天。一本笔记的时间是10天,如果有4本笔记那总的时间就定50天,这样即便我们有几天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最后结束时也是可以按时完成任务的,而且多半会提前完成任务。能够按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是件很开心的事,对接下来的复习也会比较有信心,也不会因为自己计划被打乱而慌乱。当真正开始复习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心态的平和实在是太重要了,在考研的任何时刻都有可能因为心态的问题而崩掉。复习肯定是一轮比一轮快的,因此每一轮都需要新的计划,两轮复习之间可以选择调整一下,我大概是进行了6轮——8轮。 公共课 对于公共课,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基础不行或者高中是理科生,所以对英语、政治产生畏惧情绪。但其实根本不用,我高中就是理科生,政治最后一样考82,想考高分就得自己努力,找借口是不行的。 对于公共课,有一个报不报班的问题,我觉得有自己严格的复习计划且自制力较高的人可以选择不报班,而觉得自己确实有短板又自己没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报个班。我自己是没有报班的,我这人计划性很强,去上课或者干别的任何事情都会有打乱我计划的嫌疑,因此就没有选择报班。 一、英语 英语真的是卡在很多人面前的一堵墙,考研四科中每年因为英语而没有考上的人是最多的,因此一定要重视起来。英语的学习我认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你学好了短时间内丢不了,丢了短时间内也拾不起来,它需要你日复一日的背单词做题目锻炼语感,而且短时间内还看不到丝毫成果,甚至会有今天看了明天就忘的情况,有时候真的让人绝望。 3到6月 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背单词书,做张剑150题。一天两篇,对于150题这本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锻炼语感和背记单词,如果正确率不高千万不要纠结,这本书的阅读文章出处与真题是同源的,因此参考价值很高,但是出题的思路与真题还是不太一样的,但是这段时间对于英语的提升也确实是巨大的,150题做完之后刚好可以赶上六级,趁着这会儿六级可以考一个不错的分数。 7到9月 进入7月份之后可以开始买真题做真题了,从97年的开始做,一直到18年,大家可以留出最后两到三年的题目,在最后的时候测试自己的水平。这个时候单词书大概也背了有三遍了,可以放下单词书,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找出真题中的单词,背这里面的就好了。考研英语和平常考试以及六级都不太一样,决定你是否能考高分的是占分值最高的阅读,它的难度也是最高的,因此在做真题的前期,只做阅读就好,完型新题型什么的完全可以放到后面去做,阅读水平上来了,这些自然都不会差的。在做英语阅读的时候,可以选择每次做两篇,但是每做完一篇都要认真地进行整理,确保弄清楚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的意思,每一个选项的原因,彻彻底底地吃透它,按照这个方法来做的话,这两篇阅读至少要三天才能完成。真题做一遍是不够的,毕竟我们谁也不能保证第一遍就吃透真题,前年曾经在帖子上看到有学长把真题做了整整七遍。当然遍数并不是重点,只要认真去研究,三遍大概就是可以的。 10到12月 到9月份左右题目大概就推得差不多了,进入十月份之后,英语真题进行第二遍。这一遍的速度比第一遍就要快多了,新题型、完型和阅读也可以开始做了,对于作文的复习,这段时间好句子也可以整理一些来背一背。到这一遍复习的时候需要注意培养自己做题的感觉,可能一模拟一整套题目还有些困难,但是可以先尝试一次做完四篇阅读,或者一次做完客观题,为考试做准备。在做完这一遍进入第三遍的时候就可以一整套的复习了,完全模拟考研时候的考试时间,从头到尾做完,一直到作文。 作文这里要特别讲一下,可以去买王江涛、张剑或者“新东方”的英语作文书,上面会有很多作文模板,大部分模板也确实很不错,但从书上看到的模板终归不是自己的。我的做法是自己去写作文,然后参照作文书上的模板和自己实际写的情况,总结自己的模板,然后从2004年的真题开始一篇一篇的写,同时打磨模板,让自己的这套模板适合所有的题材。那些从书上单纯背来的模板在考场上会有遗忘的风险,远不如自己这样总结来的顺手的。 总结:单词书+张剑150题→真题第一遍做阅读→真题第二遍做阅读和其他题型→真题第三遍模拟,中间单词每天坚持背。 二、政治 挺多人都不是特别重视政治,总觉得最后背一背看一看就好了,考个60多分就好,多花些时间在专业课上。我是不太同意这样的观点的,我觉得,专业课考的好些只能保证你可以上线,要考高分的话公共课才是重点。再说考研四门课,谁也不能保证在考场上会不会有哪一科发挥失常,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其他三门的成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当时考试的时候英语发挥的就不算太好,起码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是政治和其他的科目给了我信心,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说放下哪一科。 6到9月 政治我是从6月份开始看的,用的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每天分一到两个小时给政治,看一章“解析”做一章“1000题”的题目,顺序往下推就好。即便是高中是文科的学生,刚开始做政治的题目,肯定会觉得很困难,大学的政治和高中的还是有些不同的,难度要更高。但是大家不要太担心正确率的问题,按照肖秀荣的说法,第一遍做正确率在45%——60%都是没有问题的,在后面的复习中水平会慢慢地提升。 政治分为五部分,“马哲”、“毛中特”、“史纲”、“思修”、“时政”。其中“马哲”是最难的,“毛中特”是占分值最多的,这两部分也是复习的重点。另外大家刚开始看政治的时候如果觉得有些难理解,可以考虑看些网上的授课视频,我当时看的是米鹏的视频,这个风骚的男子很合我的心意哈哈哈。 10到11月 “精讲精练”看完的时候“1000题”也就做完了,这时候也差不多可以买“风中劲草”和第二本“1000题”了。照着“风中劲草”做完第二本之后可以买一本考研政治命题组出的“1600题”,这本的难度远比“1000题”要高,出题形式也不太一样。 11到12月 到了11月底12月初,最后的冲刺模拟题开始陆续出版了。最先出的是“肖秀荣八套卷”,买下它,做选择,背诵大题;接下来是做各式各样的套卷,其中“肖四”是最受欢迎也是押题最准的。 对于政治最后的大题我的做法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样,其他人可能就选择其中一本(大部分人选择肖四)进行背诵,但我觉得这样做如果这个人当年的题压得不准,我的政治大题会有风险。所以我的做法是把市面上的很多模拟题全都收集在手里,然后把所有模拟题目分门别类的整理,然后进行背诵,同时做选择题。(主要使用的是“肖四”“米三”“任四”这几本,因为重复的题目太多了,这三本就差不多包含了所有的模拟题目)这样我到考场的时候,所有的大题我都见过,没有任何疏漏,不说保证多少分,但大题40分以上还是很稳的。当然这个方法也是建议复习时间比较充足耐心好的同学用吧,时间较短的同学就用“肖四”就好了,从“1000题”“肖八”“肖四”其实可以看出来,肖秀荣的书主要的目的在于知识点的覆盖,而不是压题,所以做了肖秀荣的题,即便没有压到题,在看到的题目的时候也是有东西可写的。 总结:精讲精练+1000题→风中劲草+1000题第二遍→1600题→肖八→各类模拟题,肖四最重要 专业课 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课本都不太一样,所以在确定学校之后,对于专业课的课本及其版本要反复确认,最好能找到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确认。而且定下学校之后就不要轻易换了,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课本都不一样,后期换学校其实风险非常大。 根据出题风格有针对性的复习 另外每个学校考研出题的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学校注重基础(湖大就属于基础考察的典型),有的则考察的比较灵活(苏大改革之前专业二就是一道1500字的评论题)或考察的比较深(像中传、人大、武大这类)。我们要根据各个院校的出题特点,有针对性的复习,不能盲目往前走。刚才已经提到了,湖大是对基础比较看重的学校,但我们除了要知道它看重基础之外,还要知道它每门专业课的考察特点,每本专业课课本的考察特点,对症下药。湖大专业课(这里我们针对学硕)两门、六本参考书,一门史论,一门实务。史论考察新闻学、传播学、中新史这三本,每本考察两个名词解释、一个简答、一个论述,它毫无疑问是非常看重基础的;实务考察媒经管、新闻采访与写作、评论这三本,同样也十分看重基础,但更侧重考察你个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当下热点的洞察力,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跟史论的复习应该稍有不同。 我们在知道湖大整体的考研风格是基础之后,对于专业课大的复习方阵就基本定下了,就是背诵,不停地背诵。我强调背诵不是说其他的部分不重要,而是这部分太重要了,它是一切的基础。就我们在大学的学习情况来讲,我们所掌握的理论和知识,完全不足以应付考研真题中所遇到的题目。基础打牢了,才能谈后面的事,不然即便你知道很多理论名称,知道很多答题方法,在答题的时候你还是什么都答不出来。湖南大学6本专业课的书,我在上考场之前,史论三本背了6遍半,实务部分6遍,就这样我在上考场的时候仍然感觉不够熟练。之前听说有个考中传的学长把专业课背了12遍,这才真的是大神。背诵的时候可以选择直接背诵课本,也可以背诵买来的笔记什么的,不太建议自己做笔记,耗时耗力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我的方法是从学长学姐那里买到笔记,然后自己研究课本一到两遍,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和自己觉得重要但笔记上没有的东西补充到笔记上,这样比较节省时间,知识点也会比较全面。卖笔记的学长学姐那儿一般也会有前几年的真题卖,也一并买下来就好。不过在买笔记和真题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鉴别,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另外友情提示一下,笔记的价格可能比你们想象的要贵一些,几百块都是比较正常的价格。 说完整体复习方阵之后我们再来说说史论与实务复习的不同,史论三本注重基础,所以背诵一定是少不了的,5遍左右是起码的,能背到更多当然更好;实务三本基础仍然重要,但不能只注重课本基础,课本之外的实务练习和热点收集分析也不能少,具体的复习时间线大概是这样: 4到5月:买笔记,并根据笔记通读课本第一遍 5到6月底:根据笔记通读课本第二遍 7月到9月初:第一遍背诵,并开始实务练习,每周一篇评论、一篇消息 9到10月中:第二遍背诵,每周一篇评论一篇消息,开始研究真题 10月中到11月中:第三遍背诵,每周一篇评论一篇消息,研究真题 11月中到12月初:第四遍背诵,开始真题模拟 12月:第五、六遍背诵、真题模拟与总结 关于真题,刚才说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出题倾向,这种倾向就要从真题中寻找,真题的话11年第二次考研改革之后的比较有价值,也比较容易发现出题规律,至于之前的那些效果就要差一些。然后是实务题目,也就是消息评论策划的写作,这个方面我是跟着考新闻一起练习的,大概从五月份开始,一周一篇消息一篇评论,练个十几篇就问题不大了,但是一定要坚持练下去,一段时间不写就会手生的。 关于答题方法,也就是所谓的答题框架。到了11月份之后,我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想开始题目的练习,但是一下笔就发现有点无从写起,脑子里知识点很多但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答题,这时候答题框架就显得很重要了。而且答题框架的作用也不只在于让你把知识有条理的答出来,你的答题有框架之后,整个的答案就会显得很有逻辑有条理,很容易给老师好印象,拿到高分。对于答题方法的练习,一是要多看看好的答案(推荐《圣才》),第二就是要自己多写多练,如果觉得自己看了一些答案还是不太会写,可以看一些相关视频课或者报个答题班,帮助都挺大的。 最后再啰嗦一句,考研期间我们可能会买到各种各样的资料,收集到各种各样的热点,但仅仅是看了是不行的,要学会自己去总结整理,把很多本书上的东西都整合到自己的笔记里,变成自己的知识才算是真正吸收了它们。 考研期间虽说是要收心,但除了日常的学习任务之外,每周的休息时间可以做的事情还是蛮多的。四月份去了趟济南,有来青岛玩的我还去陪了一圈,平常周末休息该吃点好的就吃点好的,学的时候好好学玩的时候也要好好玩。 希望这些能对正在考研路上奔波的你有所帮助 愿一年后 同样听到你的好消息 |